三年前的今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并一致同意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这个篇幅不长的文件,如今回过头去看,可以说是全面从严治党的第一把“手术刀”。正如有专家所说,过去三年间,人们意识到,八项规定不是“新官上任三把火”,更不是一次走形式,而是许多改革的开始。
八项规定篇幅不长,但从车子到房子,从会风、文风到接待规格、报道长度,事无巨细,把许多事情都管了起来。截至今年10月31日,全国已累计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04934起,处理人数138867人,其中55289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三年来,查处力度从未减弱。
这些数字,以及众多实例证明,八项规定是刚性的,且无论多小的事,只要被发现触碰到了红线,就会受到查处;八项规定不仅是“来真的”,而且不是“抓一抓就过去了”,持续有力的监督,才能真正收获政治生态的净化。
有一些违反八项规定精神被查处的案例,看上去似乎是“小题大做”。比如前些日子,陕西有一名村委会主任,因为报备儿子婚宴规模未获批准,干脆辞职,大操大办婚宴,后来受到严重警告处分;山东有一名镇政府办主任,吃了商户两个苹果没给钱,受到诫勉谈话的处理。然而,正是对这些“小事”也严格按照规定处理,才显出八项规定的刚性,也才能起到防微杜渐的效果。换个角度想,违规配车、办公用房超标、公款吃喝、公款旅游,这些事情,也曾被不少干部认为是“小事”,甚至“不是事儿”。现在,虽不能说这些违规行为都已被清除干净,但在八项规定等“显规则”的威力之下,至少不能把这些都不当回事了。从具体问题入手,从一件件小事开始规范,“显规则”只有真正执行起来,才有其生命力和震慑力。
到了今天,恐怕很少有人再把八项规定当作“一阵风”。八项规定出台之后,一系列具体规定出台,细化和深化了八项规定精神,还有许多规定和措施,与八项规定相呼应。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更是使作风建设常态化、制度化。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持续有力的监督力度,以及制度的逐步完善,让人对八项规定等“显规则”的持之以恒有了足够的信心。有人说,官员日子不好过了。然而,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我们不舒服一点、不自在一点,老百姓的舒适度就好一点、满意度就高一点,对我们的感觉就好一点”。手握公权力,本就该受到各种约束和监督,让约束和监督成为常态,政治生态的改善才能真正实现。这对真正想做事的干部来说,何尝不是一件幸事?
八项规定出台三年,足以总结出许多经验,为各项制度的执行提供启示和参考。坚持不易,但唯有持之以恒,不放松分毫,才能不断巩固既有成果,并取得更大的收获。(相关报道见A15·中国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