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9: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首份民国文献整理现状报告上午发布~~~
首份民国文献整理现状报告上午发布~~~
首份民国文献整理现状报告上午发布~~~
     
2015年12月04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首份民国文献整理现状报告上午发布
“新善本”数量多价值高
王蔚
  本报讯 (首席记者 王蔚)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的《民国文献整理与研究发展报告2015》今天面世。据上午在上海师范大学举行的发布会披露,民国时期我国出版的中文图书达12余万种、期刊2万多种、报纸1.3万多种。在近百年的时间里,历经战火劫难和其他各种灾难,能留存下来的十分有限,其文献价值不在古籍善本之下,学术界将民国文献称为“新善本”,整理与抢救工作刻不容缓。

  珍贵史料散落世界

  这是我国首份针对民国文献现存状况发布的报告。该报告主编、上海师大图书馆馆长刘民钢在发布会上说,民国文献是指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至1949年9月中国出版、保存的各种中外文文献,包括图书、期刊、报纸以及档案、手稿等。据《民国时期总书目》统计,这一时期我国出版的中文图书达124000余种,其中社会科学和文艺书籍占绝大多数,科学技术书籍仅占11%;社科和文艺书籍中又以文学、政治、经济的为多,这三部分约占收录总数的45%,若加上其他众多的省级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的馆藏,估计图书总量可达近20万种。民国时期的报刊种类至今没有确切数据,仅《民国时期期刊全文数据库》计划收录的出版期刊就达25000余种,内容集中反映这一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教育、思想文化、宗教等各方面的情况。而有关专家及收藏家从存世的民国刊物中精心挑选出有影响,且非常珍贵的短刊断刊,也多达约1800余种。

  另据该报告副主编、上海师大图书馆副馆长蔡迎春介绍,目前我国大陆地区民国文献数量超过存世数千年的古籍总量,可以说是数量庞大、品种众多,许多文献已被列为珍贵文献,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和保存价值,主要收藏于全国各大公共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而我国台湾地区也有相当数量的民国文献,主要保存在台湾汉学研究中心、中国国民党中央党史委员会等处,其中不乏像中华民国宪法原件,接受日本投降史料,蒋介石1921年初至1949年间的公文、信函、手令、手稿、笔记等,内容涉及北伐战争、中山舰事件、井冈山围剿、西安事变以及国共合作等极其珍贵的史料。另外,还有大量民国文献已经散落到世界各地。

  缺乏普查难以收齐

  据介绍,从整体上看,当前民国文献的保护仍面临不少困境。“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们尚未对民国文献进行全国性的普查和整理,文献存量、分布与保管状况不明,尤其是革命文献,其中不乏孤本,极其珍贵,但又很难收集到。此外,许多单位对民国文献的保存既没有按古籍对待,也没有按现代流通量大的出版物对待,都裸露放置在没有恒温恒湿且不避光不防尘的书库里。”他们说,以民国时期的纸张寿命一般为50至100年来估算,目前民国文献普遍出现了严重老化或损毁的情况,泛黄、脆化,有的甚至已经碎成纸屑,而一些当年革命根据地的出版物,由于印刷质量差,现在的破损情况更为严重。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时政·要闻
   第A04版:新民眼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民生速递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新民资讯
   第A14版:互动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目击/街拍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2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连载
   第A31版:阅读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家装之窗
   第B05版:新民法谭
   第B06版:新民法谭
   第B07版:新民法谭
   第B08版:家装专版
支付意愿前5位全是为了孩子
“新善本”数量多价值高
广告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9“新善本”数量多价值高 2015-12-04 2 2015年12月0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