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政经安全三大议程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事务资深主任康达透露,本次会议有三项主要议程,分别是就经济议题举行务虚会,一个工作晚餐,以及就政治与安全议题举行务虚会。根据东盟提供的数据,美国是东盟第四大贸易伙伴,仅次于中国、欧盟和日本,2012年到2014年美国公司在东盟的投资额为323亿美元,超过中国的213亿美元。
康达说:“这是奥巴马总统主办这样一个与东盟国家领导人进行单独会晤的会议,体现了我们对亚太地区以及东盟持久的承诺。它建立在我们去年11月在吉隆坡宣布的美国与东盟新战略伙伴关系的基础上,目的是要扩大我们在共同的优先事项上的合作,包括贸易、海事安全与反恐。”
《纽约时报》报道,南海问题将是本次会议政治和安全议题的一个热点。美国助理国务卿拉塞尔表示,会议并不是针对中国,“我们11个国家中的每一个国家都与中国有着极为重要的、多方面的关系。但本次会议的主题,是美国与东盟将如何造福这一地区乃至全世界的人民。我们与中国的关系不会改变这一主题。”康达也强调,会议一些重大议题的确都不可能绕过中国,因为中国是亚太的重要成员,但本次会议的重点还是美国与东盟的关系。“在美中关系中,我们充分显示了我们的承诺,那就是要致力于与中国尽可能地建立起最有建设性的积极关系。可以说,我们与中国在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上的积极合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成功和广泛。在面对我们之间存在的很多分歧上,我们也异常的坦率。”
美为再平衡拉拢东盟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吴心伯指出,美国与东盟国家领导人会议是奥巴马政府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重要举措,由于此次会议是奥巴马任期内第二次在美国主场召开的,加上南海问题将是主要议题之一,因此备受瞩目。吴心伯认为,自从美国高调介入南海问题后,南海局势变得紧张而不确定,虽然美国声称此次会议并不针对中国,但美国作为东道主,必然会有所动作,对东盟各国施加压力,推销美国立场,共同抗衡中国。而菲律宾、越南等南海主权声索国也必然会呼应美国,借机炒作南海问题。
本次美国与东盟国家领导人会议是一场非正式聚会,会议之后不会发表联合公报或声明等。《华盛顿邮报》称,本次会议的象征意义或许远比实际价值更大。
吴心伯认为,东盟各国对华态度区别很大,难以在南海问题上取得一致,所以要达到美国希望看到的效果并不现实。
吴心伯指出,美国与东盟国家领导人会议是美国拉拢东盟进程的一部分,此次会议在安全、经济等双边合作方面可能会有一定成果。会议本身已经形成机制,将成为美国与东盟发展关系、推动合作的重要平台,也可以视为奥巴马的政治遗产之一。
驻美记者 徐东海 本报记者 丁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