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在点点滴滴
在镜头上,被采访调查的对象通过讲述自己的经历、故事和观点,传播着中华民族的传统孝道。
——江苏一位90岁的抗战老兵李剑锋说,儿女们的孝顺就是对老人关心。他说儿女经常来关心,买各种他需要的用品给自己,使他感到生活舒舒服服,这就是孝顺。
——吉林一个七岁男孩说:“孝顺就是妈妈累的时候,我晚上偶尔给妈妈捶几次背。我也会偶尔忍着,让妈妈看她自己喜欢的频道,连《芈月传》也陪着她看。”
——广东的一位外来打工者袁欢说:“我们的父母都是六七十岁了,如果一年你按两次三次来算的话,假如我们的父母能活到百岁,那你算一下,我们能见父母的次数也是屈指可数的。”由此他说,儿女应该常回家看看父母。
对于孝顺,观众纷纷留言:“孝顺,要让妈妈省心!”“孝要继承家风。” “孝要正直善良。”“孝是爱的能量。”“孝顺要让子女多体会父母的一片心。”“孝顺是让父母暖心开心放心”“孝顺是一种机会,一种责任,一件天底下最不能等的事。”“孝顺要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千好万好,回家就好。”大家指出,孝顺不是轰轰烈烈的壮举,而是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孝顺需要点点滴滴的坚持。”“孝顺要让父母高兴,成为父母的骄傲。”“这种孝顺,往往不是单纯的金钱,是精神的安慰,是劳力的扶持,是心灵的牵挂,是温馨的问候。”
引发议论纷纷
一些观众也不回避两代人的代沟。
——河北石家庄居民边志明说:“比如说卫生间里抽水马桶,我们用完厕所就冲了,但老人觉得比如洗脸水等倒掉浪费,就拿桶接着。我觉得本来地方就小,你再弄桶接水,还容易滑倒,不值得,而且夏天还有味。但我爸一辈子节约、勤俭惯了。后来我慢慢也接受了。如洗完澡的水只要不太脏,没太大味就留一留,冲个厕所。其实,这不是省几个钱的事。也是孝顺,让老人觉得高兴。不是大的原则问题,干嘛非要逆着他呢?”
也有些对于孝顺的说法引起了争议。
——秦皇岛一个工人徐渤雨举例说,比如他要买房,父母就对他说,不要买同在一起的住房,太憋气了。但他为了孝顺就坚持要买房与父母同住。对此,他笑道:“每天就是打一架也比每星期见不到面要好。”
对于儿女是否该与父母同住,网友们存在截然不同的认识。有人认为,把父母接到身边养老,更便于尽孝。但有网友指出,两代人生活起居、饮食习惯不同,容易造成矛盾。与其勉强同住,不如分居尽孝,常去探望即可。
——在调查中有观众在荧屏上说:“孝顺是早点给父母生个宝宝”,这说法也引发了不同意见。
有网友说,生孩子是夫妻爱情的结晶,其生育权不应该由父母的意愿来决定,更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没有关系。
本报记者 俞亮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