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焦点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2月15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应对养老难
北京在探索
鲁明 潘子璇
  探索子女带薪护理政策

  北京将在年内出台居家养老子女带薪护理的管理办法。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日前表示,希望尝试通过补助、薪酬等方式,政府给予相应引导,让子女返回家中,对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亲人的护理。

  由于社会养老力量不足和传统养老观念影响,居家养老仍是大多数老人的选择。养老服务人员总量不足,极大影响着居家养老的满意度,即便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情况也是如此。居家养老子女带薪护理可以算是一种破局的尝试,子女可以减轻谋生压力,集中精力照顾老人,老人也能在熟悉的环境和熟悉的人在一起安心生活。子女带薪护理政策可以看做政府购买服务,也可以看做是社会针对特殊困难人群的一种兜底保障措施。

  这项政策的方案形成很复杂,关系到人保局的劳动政策和工作政策,而且出一项新的福利项目如补贴、津贴等也要与财政保障能力挂钩。李树丛表示,出台这个政策有很多要考虑的地方,比如老人的家庭能不能接受,子女愿不愿意放下合适或者高薪的工作来接受相对较少的补贴,如果将补贴额设置的较高,财力支撑不起。

  坚持“以房养老”试点

  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四地的以房养老试点已经一年有余,但似乎一直不被大多数人看好,在推进过程中也困难重重。

  北京选择了在右安门街道开展以房养老试点,但至今选择以房养老的老年人还不是很多。李红兵日前承认,北京以房养老确实经历了“寒冬”,没有得到大家的响应,然而今年北京仍将坚持继续支持开展以房养老试点。“希望能够把老人手中潜在的资源都调动起来发挥作用,原本的以房养老模式确实需要调整细节政策,同时也要拓宽视野,通过房屋置换、租赁等方式进行以房养老都是政府所支持的行为。”

  托老所成新建小区“标配”

  目前北京正在实施《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预计到2020年,北京市90%的老人将在家养老,6%的老人在社区养老,4%的老人在养老机构养老。与此相关的多份文件规定,托老所被列入居住小区公共服务设施“标配”,新建小区设施如未能达标,将无法销售。这样的硬性标准,将有望促使北京在2020年实现社区养老设施全覆盖。

  根据设计标准,未来居住养老服务设施划分为三级:街区级、社区级和建设项目级。乡镇和农村地区原则上每个乡镇应至少设置1所机构养老设施。社区级的项目中,需配建不少于800平方米的社区养老服务用房和不少于150平方米的室外活动场地。

  驻京记者 鲁明 见习记者 潘子璇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新民资讯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文体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夜光杯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医苑/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5版:家装专版
   第B06版:财经新闻
北京:让“代理儿女”焐暖“空巢”
应对养老难 北京在探索
新民晚报焦点A04应对养老难
北京在探索
2016-02-15 2 2016年02月1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