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见得最多的人除了爹妈和老板,大概就属快递员了。
网友们习惯称他们为快递“小哥”,这种亲切的称呼透露出对于快递这一职业的认可和体谅——谁都不能否认,这是个苦差事。
媒体报道,“双十一”后的派送高峰,快递员日送300多个包裹,是平峰时期的3倍;每天工作14个小时,爬上万级楼梯,步行3万步。4天前,湖南株洲一名39岁的快递员猝死在大街上,留下最后一句话是“好累”。
巨大的工作量不仅让这一人群身心俱疲,也滋生安全隐患。22日,在上海徐汇区的一场针对快递和送餐两轮非机动车的集中整治中,70多辆在人行道上骑行、在机动车道上逆行的送餐车和快递车辆被“逮个正着”。常州市交警的统计数据显示,“双十一”期间快递车事故数量要比平时高出近一倍。
我们都已经见惯了快递小哥的“横行霸道”。居民楼下,几辆送快递的电瓶车、三轮车把无障碍通道和人行通道堵死,推车出门的居民看着眼前的情形,一脸惆怅;走在小区里,身后传来“嘀嘀嘀”的喇叭声,一辆满载快递的三轮车“呼啸而来”——像这样增加了动力装置的三轮车几乎成了标配;来到马路上,快递车辆的存在感就更足了,路边占道分拣包裹的,路口冲抢绿灯的,满载的车辆体积巨大,无论非机动车还是机动车都不得不退避三舍。
快递小哥们之所以冒着巨大的风险在闹市上演“生死时速”,自然是因为“时间就是金钱”。以送餐小哥为例,外卖平台普遍要求一单外卖在45分钟之内必须送到,有的甚至要求在30分钟内,晚了就得自掏腰包买单,送餐员往往为了“几分钟”而违法。而快递员的收入则直接和接送件的数量挂钩,在“双十一”这样的物流高峰期,更是要快!快!快!
快递员们也想慢一点、安全一点,只是在收入和考核的压力面前,他们不敢慢也不能慢。送餐平台和快递公司在加强快递员交通安全教育的同时,是否也该反思一下,在每一单快递派送的路上,你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帮忙踩了下刹车,还是又加了把油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