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一派春寒的200亩树林里,3万只土鸡倾巢而出,它们一律“披”黑羽毛、“顶”红鸡冠,疾走时气宇轩昂,场面“壮观”。更令人赞叹的是,现在正逢高峰期,它们齐心协力一天产蛋2万枚。这里是远望佘山脚下、地接青东农场的上海美晨果蔬专业合作社的养鸡基地。
作为上海市“菜篮子”工程的一个基地,“美晨”这块地正好位于青浦和松江交界处,也是本市的一块储备土地。它环境清幽,几乎“与世隔绝”。合作社负责人樊春华告诉记者,这么大规模的养鸡场不能有“邻居”,如果附近也有大规模养鸡的,他这里就不能养了。去年,樊春华准备养鸡时,远在老家江苏南通的老父亲急忙阻止他,说千万不能养鸡,因为一旦发生“鸡瘟”那就是全军覆没的下场。
养鸡一定要有一个好环境。3万只鸡被“稀释”在一片林子里,前面是大学校园,周围没有工业,空气好,走进去没有那种养鸡通常都闻得到的一股浓烈味道。技术人员介绍,这是由农科人员研究培养出来的松江土鸡“五爪鸡”,性格凶悍,能飞,好斗。鸡舍里,一丈高处贴墙“挂”着铁丝筐的草窠,母鸡都是飞上去下蛋的。种地有“粒粒皆辛苦”一说,蛋也如此。像水稻一样,它们也是一年一茬:小鸡长到四个半月大,然后能产蛋七个月,到这时,这批鸡就淘汰了。虽然鸡还能下蛋,但是几天下一个,再饲养它就不划算了。另外,鸡吃的东西成本高,这儿的鸡90%吃豆粕、玉米,都是纯粮食;还要给它们吃点贝壳粉增加钙质,树林里的虫子就是它们的“零食”。在仓库里,饲养员随便打开一包玉米粉,磨得细细的、黄灿灿的,看了让人放心。工作人员敲开刚下的蛋,只见黄澄澄的蛋黄,粘稠的蛋白。“验明”了蛋的质量,老樊显得很自豪。
最近,“美晨”合作社申报一年多的“非常绿”土鸡蛋,已经接到国家商标部门的通知,马上可以使用了。对此,老樊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鸡种就是要“土”,选种方法可以“洋”;饲养要“土”,鸡病防治需要“洋”,这也是现在市场上洋鸡蛋式微,而土鸡蛋大受欢迎的原因。
【记者手记】
近几天,全国多个城市出现“鸡蛋风波”,其实这只是无数次农产品安全波浪中一个小小的涟漪,但是它同样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食品安全无小事。对于“美晨”的报道,是对有责任心的企业的应有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