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山花烂漫的季节,我们几位文友相约来到浙江省遂昌县的金矿国家公园游览。
导游姓范,原是矿山公园的女播音员,我们都尊称她为范大姐。据她介绍,金矿公园位于遂昌县东北部,距县城22公里,总面积33.6平方公里。先去唐代金窟,山路上古树茂密,风景奇丽。范大姐给我们讲了 “草鞋换粥”的故事。唐代有一位李姓商人,在金窟附近修建了一间简易的茶楼,免费向挑矿的矿夫和采矿的窑工提供米粥和草鞋,条件是回收他们脚上的旧草鞋。因为旧草鞋上都沾满了金矿末,每双旧草鞋可以洗下矿粉200克,这位精明的商人由此发了大财。
唐代金窟上下高200余米,东西宽达150米,是国内目前发现的开采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金窟。石窟内部纵横交错,巷道狭窄,我们不得不弯腰侧身而过,可以想见唐代矿工工作条件艰难。石窟里遗存着许多呈椭圆状的凹坑,是当时采用“烧爆法”采矿的遗迹,叫做烧爆坑。范大姐解释说,“烧爆法”就是先在坚硬的矿石下搭建一个简易的炉灶,用上等的炭火猛烈燃烧,待矿石受热后,再泼上冷水,使矿石在热胀冷缩作用下开裂,以便于开采。我们听了不由赞叹古人的智慧。石窟内还遗留着一些碎陶片、水车残骸、青瓷碗等,根据考证是唐、宋、元、明等朝代的器物。
从唐代金窟出来,我们又参观了明代金窟。同行的剑明兄笑称,我们从唐代穿越到了明代。明代金窟有近10万平方米的空间,戏剧大师汤显祖亲自主持开采当时全国第二大炼银场——永丰银场的主要矿点。据史载,明代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当时任遂昌县令的汤显祖组织开采金银。因当时矿洞积水很满,开采十分困难,属于得不偿失的行为,而当时的万历皇帝却一再派太监督促他开采,所以他对开矿这项劳民伤财的工程十分反感。第二年年初,汤显祖愤而弃官归里。一年后,发生矿难,“石崩,毙百余人”,遂昌开采金矿从此停止。
我们坐小火车从明代金窟出来,又穿越“回到”了21世纪。陪同我们的遂昌县旅游局季副局长向我们介绍,现在遂昌金矿年产黄金500公斤、白银5000公斤,金矿公园也已成为山长绿、水长清、花常开、鸟常鸣的绿色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