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景路,癸亥1923年3月22日生于长辛店一个有骨气的铁路职工之家,16岁起即入唐槐秋创建的“中国旅行剧团”,献身抗日影剧活动。景路颖悟好强,戏路宽广,不论是“雍容威仪”的皇后、公主,还是备受凌辱的“名花”、“窑姐”,无不演得穷形尽相,妙肖传神。孙景路,尤以擅演善良豪爽、泼辣多情的女人形象而蜚声艺坛。乙丑1985年4月,一位署名“弓介夫”的老观众,看了杨在葆与刘晓庆主演的《原野》后,特在一家美国华文报纸上撰文说:“演‘金子’,登峰造极的要算四十年代的孙景路(现在大陆,于《笔中情》中饰演‘长公主’)了。那是‘活金子’,她把‘金子’演绝演活,‘金子’就是她这个人……”卅多年前演过的角色,至今仍然“活”在人们的心中,景路演艺之精湛,于斯足见一斑焉。
就是这么一位演艺超凡、热诚仁厚的好人,在“文革”中却被诬为“文化特务”,而蒙受“隔离八年”的非人待遇,而终致身心两伤!幸至1976年10月,“四凶”翦除,她与丈夫乔奇才得以绝处逢生,重见天日。夫妻俩稍稍重整家园(由枕流公寓底层迁至七楼顶层)之后,就奋不顾身地投入演出活动。一如“枯木缝春”的孙景路,欣偕秦怡、王丹凤、陈述、程之、于飞、曹铎、康泰……组成了演出队,一天连演八场,16个小时,大受欢迎。景路朗诵的任溶溶诗作《爸爸的老师》与歌颂杨开慧烈士的《忠魂曲》,在广大观众心中留下深刻而美好的感受。
景路曾对我说:“演员须以艺德为重。”她孜孜以求的是艺术,从不看重个人名利,不论戏多戏少,均受命不辞。在经典影片《今天我休息》中,她出演一句台词也没有的“售货员”,亦心甘乐之。桑弧执导《子夜》,她应邀担任“艺术指导”,始终早到晚退,守在片场,悉心辅导李小力、龚雪等后起之秀,赢得很大成功,影片荣膺大奖,而片头却漏置了“孙景路”之名,桑弧向她致歉,她却淡然一笑,毫不介意。由于“文革”落下之病根,当孙景路拍完最后一部荣获“金鹰奖”的《六岁大寿》时,已经发病,她仍坚持由家人陪护,去为饰演“奶奶”一角“配音”。这位德艺双馨的好演员,共产党员,缠绵病榻四年多,终于在1989年元月2日下午2时20分,被“尿毒”这个病魔,过早地夺去了生命。记得不甘心只活了66岁的景路,临终前留给乔奇的“遗言”说:“晚上梦见在‘文化大革命’中给人打,不是那样,我不会这样。”为寄托对好友的哀思,秦绿枝先生特在元月15日的《夜光杯》上发表了题为《心病》的随笔云:“孙景路病死前的心病,正是我们这些人的心病。我们自己固然要再想开一些,也希望为去掉人们的心病所创造的和谐环境,再和谐一些。”这些不无“余悸”的话,饱含着一种“悲天悯人”的拳拳赤子之情,说得实在太合乎民心了!
是岁壬辰,适逢孙景路冥寿九十年与乔奇(1921-2007)仙逝五周年纪念,谨作斯文以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