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因素,不外乎天分、机遇和勤奋。华东师大苏春生教授得天独厚,自幼受父亲、著名学者苏渊雷的熏陶和教诲,艺术启蒙比旁人早了一步。父亲的书画朋友常来家中相聚,江寒汀、唐云、钱瘦铁、陆俨少、谢稚柳、张大壮、吴青霞等是座上客。他们或挥毫作画,或诗酒流连,孕育了苏春生“胸藏千山万壑”的浩大胸襟与艺术志向。及长,他考入浙江美术学院,受到国画大师潘天寿、陆俨少、方增先的法乳,专攻山水兼学书法和画论。这一切,造就了难得的学者型画家苏春生。
“我看青山多妩媚,青山看我亦如是。”苏春生塑造了具有独特韵味的“苏式黄山”:深峭、婉转、高远、宏阔,温润秀美,空灵奇迈。中央电视大学为此拍摄了《苏春生画黄山》8集专题片;凝结了半个多世纪丹青生涯心得的《黄山写生要法》《中国水墨山水画教程》《中国画山水技法教程》,成为广大山水画爱好者不可多得的“不见面的老师”。年过七旬的苏春生回忆艺术道路上走过的风风雨雨,不无感慨。他对笔者说:“只有敬畏传统、感恩自然,克服当下画家心浮气躁状态,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民族和时代的作品来。”
苏春生跟随陆俨少学画多年。陆俨少说过:“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貌写各地山川对象,不能只靠一己的创造,我们不能从无到有白手起家,必须学习传统。”陆俨少学习传统全靠记忆加勤奋,凡看到古人的经典作品,便反复地琢磨强记,晚上背临,直到把优秀传统的精华印入脑中。他以博大的精神融会贯通传统,终于形成了自己的笔墨语言而独步画坛。苏春生遵循师嘱,努力打进传统又努力从传统中打出来,所画的山水,已不是荆浩的恣意纵横、关仝的笔简景少,也不是董源的林霏烟云和巨然的明润郁葱,而是儒雅、淳厚、宁静、温润秀丽的“苏式山水”了。
“好的山水画作品,都蕴含大自然博大的气质以及宇宙中生生不息的精神。”苏春生牢记父亲80岁时寄予的希望:“天开图画,春满乾坤”,要永远感恩大自然。
在人们追名逐利的滚滚红尘中,苏春生非常淡定:“人生苦短,我们没有时间去追逐虚名蝇利,要紧的是把艺术做好。”退休以后的苏春生没有“闲赋”在家,除了潜心创作举办3次画展,协助华师大出版社出版《苏渊雷全集》外,他把精力放在公益活动上。最近,他和父亲的书画以及雪堂书画院部分作品,将到浙江平阳举办“海上二苏”书画展,以了却父亲生前未竟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