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6: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7月25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常州留青竹刻
余忠良
  余忠良

  留青竹刻是集书画、雕刻等多种艺术于一身的综合艺术。我国的留青竹刻工艺、技艺起源于唐代,而竹刻与书画艺术结缘,则始于明代常州府的张希黄和清代周之礼。常州留青竹刻艺术的历史源远流长,著名鉴赏家王世襄先生在其编著的《竹刻》一书中介绍了五位全国顶尖竹刻艺术家,常州就占了四位。近、现代常州留青竹刻艺人更是人才辈出,崛起了以徐素白、白士风为代表的两大派群体,并涌现出了徐秉方、范遥青、徐秉言、房斐、白坚仁等一批重要传人。

  所谓“留青”是通过竹刻的浅刻、浮雕、圆雕等技法,利用薄薄的竹青和衬托竹青的红色竹肌,来表现自然的千姿百态、生动的人物形象及书法的神韵。刻山水,壮美天涯咫尺于竹面,意境深远;刻书法,铁划银钩,刀刀见功,显示出原竹笔墨的意趣和韵味;刻花卉翎毛,似能感其动,闻其声,给人以栩栩如生的艺术魅力。

  竹具上画稿,有主次、层次之分,雕刻亦区别前后的层次对比。枯笔飞白既是笔墨神韵,又是特定表现对象的质感反映。如刻花鸟,鸟通常是重点,树木花草是陪衬;刻山,层层叠叠,必须注意好每层交界处的区分,掌握好远近清晰度的对比;刻人物,神态最重要,必须将人的喜怒哀乐等表情脸谱烂熟于心,才能刻活、刻生动。

  留青竹刻用材极为讲究,刻者大多亲自进入山区选伐生长在四年以上的阴山竹,经日晒二年后,方可使用。留青竹刻创作,刻制主要有整形:将竹片制成长方形的臂搁、挂屏及笔筒等各种物件,打磨光滑;描图:将书画稿描印在竹面上或自画;切边:其角度分垂直、倾斜、弧形等;铲底:书法作品的铲底是在同一层面的铲刮,要求笔画的边缘流利、挺括,底面留青均匀、平滑,竹筋通直;绘画作品的铲底,根据笔墨的浓淡、深浅、虚实来决定竹青的全留、多留、少留或不留。一件精品要经过数月才能完成。常州留青竹刻有工艺台屏、工艺挂屏、工艺笔筒和臂搁等物件形式。 

  常州留青竹刻是独具中国特色的传统工艺美术瑰宝,对其有效地保护、开发,将极大地丰富祖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特别报道
   第A09版:特别报道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法治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早间点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财经新闻
   第A18版:财经新闻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伦敦奥运会倒计时2天
   第A23版:伦敦奥运会倒计时2天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心理周刊
   第B02版:心理/实验
   第B03版:心理/情感
   第B04版:上海闲话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2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3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4版:地产新闻
   第B15版:广告
   第B16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B17版:教育周刊
   第B18版:教育周刊/每周聚焦
   第B19版:教育周刊/暑期生活
   第B20版:教育周刊/暑期生活
   第B21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22版:早教沙龙
   第B23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B24版:人才
心若善,一切皆美
孔范之谀
常州留青竹刻
祖孙情深
今日灯谜
喜听80后说相声
小区自办图书室好
小启
山居晨曦(钢笔画)
新民晚报夜光杯B06常州留青竹刻 2012-07-25 2 2012年07月2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