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在思维定势作用下会产生许多偏执。比如我,从来不买南瓜回来做餐。这都源于小时候的刻板印象。
从小到大,我的父母就从来不做南瓜给家里孩子吃。他们说,三年困难时期,南瓜吃够了,不想再吃。小时候有一年暑假被托养在浦东农村亲戚家,看到他们家客堂里放了好多类似插图中可以变成灰姑娘马车的那种南瓜,觉得非常新奇,那些金黄色的南瓜又大又圆,我一个人根本抱不起来,只能时不时去用手敲敲打打,甚至当小凳子坐。它们搁在那里很久也不烂掉。我曾想,要是这些南瓜做成吃的会是什么味道呢?但是,直到暑假快过完了,南瓜是一个一个少了,却也没见餐桌上出现跟南瓜有瓜葛的饭菜。一问,才知道这南瓜是拿去喂猪猡了。亲戚说饭瓜(上海人叫南瓜为饭瓜,也可能是番瓜)尤其是这种大圆饭瓜难吃来兮的,只有猪猡欢喜吃。后来唱游课上学唱“红米饭那个南瓜汤咯嗨咯嗨。挖野菜那个也当粮咯嗨咯嗨”,似乎是在佐证我已经有的概念:南瓜不是什么好东西,大概只有在不得已的时候才会吃它呢。所以,当朋友赵先生好意送来一只相貌周正、体量玲珑若碗口大、皮色青绿带黄的有机南瓜,我将它供在窗台上瞻仰了整整三个星期,不知道怎样对待它才算不辜负它的盛名。
南瓜对人体有益已是不争的事实。许多资料表明,南瓜所含瓜多糖是一种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细胞因子生成,丰富的类胡萝卜素在机体内可转化成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维生素A,从而对上皮组织的生长分化、维持正常视觉、促进骨骼的发育具有重要生理功能。南瓜比起其他蔬菜所含矿物质富含更多钙、钾,而钠低,特别适合中老年人和高血压患者,有利于预防骨质疏松和高血压。还含有磷、镁、铁、铜、锰、铬、硼等微量元素;南瓜中的抗坏血酸氧化酶基因型与烟草中相同,但活性明显高于烟草,表明了在南瓜中免疫活性蛋白的含量较高。如此好的食材唯有在烹饪中扬长避短,才不至于耽误了它的好前程。
食材有前程?当然。最高程度地保持它的营养价值并体现最具个性风格的色香味就是一份食材最远大的前程。
“大丰收”式蒸煮最显本味但最无创意。与莲子百合一起做成甜品是克长就短,属于将真丝当抹布的行为。至于放入奶酪黄油做成西式甜点,那更是把健康食品弄成垃圾食品。最后选择了两个非常省事的做法:一是跟大米一起熬粥,待要好的时候用筷子将其搅混。放凉后就葛根粉与麦粉混合后加小葱鸡蛋烤成的卷饼一起吃,配上黄瓜丝、上好的酱料,甚是入味。剩下的另一半按照长辈的提示,以少量橄榄油入锅只将新鲜的毛豆与切成小块的南瓜一起炒,略焖至酥,入少许盐、手工酿造生抽、胡椒和一把新鲜的小米葱碎,出锅后色泽黄绿鲜艳,口感因为有少许豉油调和而咸甜均衡,南瓜香、豆香因为有了葱香和胡椒的加入变得饱满而不至于寡淡。
看来偏见总是可以克服的,只要有契机和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