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的经济大萧条中,美国南方一个穷困的家庭,在本不宽裕的住房中挤出一间用于出租,辛格先生成为这家的房客。
辛格先生整洁体面有工作,但他是个聋人。
这家的大女儿米克处于青春期,对生命有着玫瑰色的梦幻。这梦幻总是与家庭的窘困、母亲的实用主义磕碰,米克在她自身的青春与泥泞的生活里无望挣扎。
她热爱音乐,而家里买不起钢琴。辛格先生下班途中无意撞见米克坐在剧场外面台阶阴暗处,迷醉地倾听剧院里传出的乐声,便细心地抄下演出曲目,买了一台留声机和几张唱片,打开房门播放。他似乎在欣赏音乐。
米克被乐声吸引,欣喜地请求:“我能够进来听吗?”辛格先生温和地邀请她坐下。当音乐已停,辛格先生兀自打着节拍,他其实什么也听不到。米克感动又怜悯地看着他。
父亲腰椎受伤,无法工作了,母亲要求米克退学,去工厂做工。坚硬的现实戳破米克一个个青春梦幻,每当她在折堕与痛楚中无法呼吸,辛格先生总会适时出现,默默陪伴她,帮助她。
在这个世界上,辛格先生非常孤独。他最珍视的友情,是当年孤儿院一起长大,智力如同三岁孩子的一位伙伴。他定期去看望伙伴,给他带去糖果,请他吃饭。
他帮助路上偶遇的一位因失业而在酒醉中绝望撞墙的男子,并因此结识了一位黑人医生。医生在他感召下,打破自身定下的从不为白人看病的戒律。
这个温文尔雅的沉默者,细腻地体察着这世界上不幸的人们的需求,对那些失败者、畸零者、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抱以莫大善意,持续付出体温。
他捕捉着人们的孤独,总在需要的时候出现。但是当他孤独的时候,没有人来温暖他。
当着辛格的面,米克对男孩子说:“他是聋子,听不见。你什么都可以说,只要不让他看到你的嘴唇。”她还说:“我怎么可能喜欢一个聋子!”辛格先生是听不见,但他的心灵能感受到轻蔑。
当那位孤儿院的伙伴死去,辛格先生在人世的最后一缕牵挂也随之而去。随着一声闷钝巨大的枪响,辛格先生放弃了这个人世。米克撕裂的尖叫也唤不回他。这是电影《心是孤独的猎手》的结局。
我坐在屏幕前久久不能动弹。这个安静的、对人世怀有炽热之爱的人就这样消失了,我产生了一种被抛弃的空洞。一想到再也看不到辛格先生,我感到世界缺损了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