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党的十八大特别报道
     
本版列表新闻
~~~——写在党的十八大闭幕之际
~~~——写在党的十八大闭幕之际
~~~——写在党的十八大闭幕之际
     
2012年11月14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向着富民强国新目标出发
——写在党的十八大闭幕之际
江跃中 潘高峰
  举头仰望,一片蔚蓝。

  北京又是一个艳阳天。

  今天中午,在激越昂扬的《国际歌》声中,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胜利闭幕。

  这一刻,华夏澎湃;这一刻,世界瞩目。

  “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代表全党再次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时时萦绕在代表们的耳边。

  走出人民大会堂,只见天安门广场上的一面面红旗,在绚丽的阳光下迎风飘扬。

  “肩负党和人民的重托,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十八大精神,奋发图强,开拓进取,把十八大精神迅速贯彻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大家满怀豪情、满怀信心,纷纷抒发心声,说感受、谈打算、讲目标、话落实。

  要一项一项“抓落实”

  十八大代表、青浦区委书记高亢告诉记者,十八大报告指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八大是科学发展提速的新机遇,只有紧紧抓住这个新机遇,坚定信心,埋头苦干,才能大有作为,才能多谋民生之利。”

  大虹桥建设,青浦“地盘”占了19平方公里;国家会展中心落户青浦,工地上施工人员干得欢;轨交17号线的蓝图已经呈现……

  “这些工程项目,对百姓的民生改善,青浦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既要确保质量,也要加快建设速度,让群众早日享受科学发展带来的好处。”高亢表示,经过努力,轨交17号线有望在明年下半年动工兴建。

  昨天晚上,高亢还和环保部领导专门商讨青浦区在获得“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区”称号的基础上,创建“国家生态区”的具体举措。回沪后,这一桩桩、一件件,他都要一项一项“抓落实”。

  要把精神宣传贯彻好

  “只想着赶紧把十八大精神带回去宣传好、贯彻好,就和妇联其他领导商量后,定在回沪当天下午就召开传达会。”十八大代表、上海市妇联党组书记焦扬说,下周一,他们还要组织机关部门负责人和各区县妇联主席等到北京中央党校,举行“上海妇女工作研修班”,闭门学习、研讨十八大精神,并邀请专家教授进行专题辅导。

  “吃透吃准了十八大精神,推动工作前行才会正确有效。”焦扬说。

  同时,市妇联还将组织包括十八大女代表的上海优秀女性宣讲团,下基层宣讲十八大精神。

  “贯彻十八大精神,重在抓好落实当前的各项工作,高质量完成全年的工作目标,规划好明年和未来5年上海妇女事业的发展前景。”焦扬表示,眼下要抓的是准备推荐作为市政府实事的两个项目的推进:一个是“公益家政服务站进社区”,向居民提供质优价平的家政服务,目前正在3个区试行;另一个是“百万家庭低碳行”活动。

  “社会的最小细胞是家庭。家庭文化建设是未来社会建设的重要环节。”焦扬指出,许多青少年问题都和家庭教育缺失有关。十八大报告对“家庭”的强调,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妇联还将在突出价值引领,深化家庭文化建设,真正让“家庭”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作用方面进行探索和努力。

  要增强管理服务能力

  “多解民生之忧”这句话,十八大代表、上海地铁第一运营有限公司一号线客服党支部书记、人民广场区域站长马珏记在了心里,她说:“地铁运营管理得好,就能为百姓顺利出行提供便捷,现在我们的服务水平虽然在不断提升,但日益增长的客流,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抓紧时间,进一步增强运营管理服务能力,尽全力提高乘客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马珏提出将采取三大新举措:充分运用科技手段进行支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整合各方社会资源共同参与管理,构筑城市地铁安全防线。

  人民广场站是全国地铁客流量最高的站点之一,每天客流量高达70万人次,马珏领头的党支部,探索建立了“一加四”的地铁站文明创建管理机制,即以社区共建活动为核心,联合公安、消防、武警和志愿者,开展创建地铁站文明活动,取得良好成效。马珏并不满足:“大会闭幕回上海后,要对这个机制继续探索、完善,使其更加适应地铁发展和乘客出行的需求。”

  “十八大报告中多次提到农民工问题,尤其反映在对农民工的服务管理和农民工子女教育等方面,我和工友们很感动!”十八大上海代表团中唯一的农民工党代表、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加工部部件作业区班组长洪刚说,他回到岗位上后,将提出“加强主要吸收农民工子女上学的民办小学的师资力量培训”“把农民工子女的教学质量纳入输入地教学质量考核的范畴”“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养”等建议,为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更好地为城市建设发展作贡献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

  “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为了你,为了我,为了所有人,中国正向着富民强国新目标,出发!

  特派记者  江跃中  潘高峰

  (本报北京今日中午电)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党的十八大特别报道
   第A03版:党的十八大特别报道
   第A04版:党的十八大特别报道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目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法治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文娱新闻
   第A15版:文娱新闻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财经新闻
   第A20版:财经新闻
   第A21版:国际新闻
   第A22版:国际新闻
   第A23版:国际新闻
   第A24版:上海闲话
   第B01版:心理周刊
   第B02版:心理/实验
   第B03版:心理/情感
   第B04版:夜光杯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连载
   第B07版:阅读
   第B08版:广告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2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3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4版:汽车/我爱我车
   第B15版:职场方圆
   第B16版:广告
   第B17版:教育周刊
   第B18版:教育周刊/每周聚焦
   第B19版:教育周刊/校园内外
   第B20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21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22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B23版:人才/招生移民
   第B24版:人才
中国向着富民强国新目标出发
面容平静 内心火热
广告
新民晚报党的十八大特别报道A03中国向着富民强国新目标出发 2012-11-14 2 2012年11月1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