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8: 星期天夜光杯·民间收藏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12月02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兰竹双清
王双强
  ◆王双强

  大学之前,对梅兰竹菊的印象萌萌的。仿佛前世埋下颗种子,长成开花之前,长久地默默孕育。清晰知道的,只有它们被称为“花中四君子”。

  第一次真正见到兰花,是白蕉笔下的写意兰花,纯水墨。兰叶修长婀娜、轻盈舒展,尤其几个花朵,散发着猫眼一般的灵光,煞是惹人。那张画给了我久久的回味,感觉中国人画画怎么会如此吝啬,一大片留白,敷衍寥寥几笔,却又那么地耐人寻味。后来,上海书协出版了建国后海派书法十家作品集,其中有一本就是白蕉的,还举办了声势浩大的“海派书法进京展”。从那本集子里,我再次见到白蕉“猫眼”般惹人的才情。

  从此,我与“兰花”的缘分接踵而来。曾藏得天衡先生水墨花鸟册十二帧,其中有一幅墨兰,与白蕉的写意大相径庭。阔叶恣肆伸展,不羁首尾上下,全然韩氏一贯雄放的风骨。他的重彩兰花更具特色,绚烂夺目,宛若一捆随风舞动的炽烈火苗,散发出来的,却是淡雅与清幽。范曾先生偶有写兰,多拟八大笔意,古趣盎然,一兰一石一鸟,那鸟儿单腿伫立,瞠眼冷观,颇得八大神韵。在青岛纪宇的天放艺术馆里,见到范曾先生亲笔题赠给主人的“牵兰”二字,虽是书法,却充满兰花的姿态和精神。也曾从朋友处受让一幅钱君匋的兰花图(右图)。干枯几近滞板的叶子,全为衬托一串串玲珑绽放的花朵,不论如何挂置,都跳出说不清的生机勃勃。君匋先生还用一半尺幅跋文:纯是君子,绝无小人。空山之中,以天为春。书体典型汉隶兼汉简风格,与画面浑然一体。

  与兰花最大的缘分,是与陈佩秋先生的遇见。我请先生绘制十二幅兰花册页。庞沐兰告诉我,先生写兰大多双勾工笔、兰草昆虫、写意兰草,均得神采,登峰造极。我回复沐兰,先生什么应手就画什么。一个月后,在先生位于古北的一所公寓里,拿到了十二开兰花册页,重彩大写意,气韵饱满,元气淋漓。十二开一字儿排开,满是中国绘画水墨与线条的大气象,蔚然壮观。先生知道我酷爱传统艺术,特赠我十五开书法,两开引首,十二开咏兰诗句,一开跋记。首张为“香清远馥”四个大字,端庄水润,生动俊朗。跋文曰:写兰见于宋人纨扇者仅一页,上博所藏则有赵雍画兰横幅,元所南翁有无根兰小页传世,明清以来,不乏画兰专家,石涛则其间拔萃者,而余写兰迄今几近一甲子,犹不能得其神貌。画兰之道其难也如此。戊子四月,此册十二页写成并记。

  再后来,碰巧从藏家处购得陈佩秋与谢稚柳八十年代合作的兰竹图(左图)。一方尺大小,窄横条,却几乎写尽了中国画的全部精髓。兰花兼工带写,双勾设色,与谢老疏朗、俊俏、潇洒的竹枝交相辉映。我捧这幅画作示陈老,先生补款曰:昔日写兰,与稚柳同在,戊子六月梅雨时节重见因题,健碧。谢定伟曾前来,在这幅画作前久久站立。

  我给这幅画起了个名字:《兰竹双清》。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民生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目击
   第A06版:中国新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人才/招聘留学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星期天夜光杯·连载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百姓纪事
   第B06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 星期天夜光杯·民间收藏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东方大律师
   第B12版:星期天夜光杯·动漫
兰竹双清
老爷爷的“兵役证”
“牛眼”相机CONTAREX
鸡 缘
新民晚报 星期天夜光杯·民间收藏B08兰竹双清 2012-12-02 2 2012年12月02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