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眼”相机的英文全名是CONTAREX“Bullseye”。它是德国蔡司伊康(ZEISS IKON)公司战后生产的最高级最豪华的35MM全机械单反照相机,因其测光表圆窗形似牛眼而得名。“独眼龙”是它的另一个诨名。
CONTAREX I型样机于1958年秋季在科隆照相器材博览会上亮相,1959年上市。照相机彰显贵胄气派,霸气不失庄重,大气不失雍容,周身透露古典韵致。它配置了赫赫有名的Planar f2/50mm或f1.4/55mm标准镜头。前者产量为37800支,后者为8275支。Planar f1.4镜头因产量小尤显珍贵。该镜头是7片5组的超级镀膜透镜,视角为43°,滤镜规格为B56,生产年份为1961~1970年。“牛眼”机身宽150mm,高90mm,厚43mm,重910克;配置焦平面布帘快门,快门速度为1~1/1000秒,B门;有自拍、同步闪光功能;可更换胶片后背。相机由1100个零件装配而成,加工精度达到0.001mm。1959~1966年间共生产“牛眼”32000架,按机身编号被分为A、B、D、E、G五个版本。当年带Planar f2/50mm镜头的“牛眼”相机价格为1300马克,据说可以买下一栋房子了。
拥有一架九成新的Bullseye相机是我的梦想。
老王是我的“发小”,是杭州的一条“网虫”。他没日没夜地在虚拟世界里纵横捭阖。老王说“圆梦”又有何难,只要点击一下键盘,全国乃至全球的商品立马出现在你的面前。几分钟“搞掂”一笔买卖,明天后天甚至当天,快递员就来敲你门了!他向我要了“牛眼”的英文拼法。三分钟后,已在“淘宝网”上找到三架Bullseye相机,它们分属三地。从卖方提供的照片来看,深圳的那架Bullseye成色最新。所带镜头就是那支名贵的Planar f1.4/55mm,并附有原装遮光罩、UV镜、胶片后背。我对它情有独钟。真要“网购”又生疑虑。担心相见时真容与玉照不符,是其一。“新嫁娘”进门瞧着嫌丑恐难“退婚”,是其二。老王真成了牵线的红娘:“网络暗藏杀机,但凭我的眼光和经验,可以拿下它。”高手的话还能有错?
快递员果然来敲我门了。拆封时心里有点紧张,生怕东西与想象中的不一样。当看到一架簇新锃亮的Bullseye相机呈现在眼前并且附件相当“挺括”(遮光罩几乎全新并带黑色牛皮袋,UV镜做工考究、后背完美无损),真不敢相信那是四十多年以前的物件。机身足有九成新;取景器明亮,裂像聚焦正确;Planar f1.4镜头通透无瑕,琥珀色镀膜闪着静穆的幽光。
在美国定居的老何打来长途,说月底将回沪探母。掐指一算,还有一个礼拜。何不托他淘一支原厂出品的SONNAR f4/135mm中焦镜头与“牛眼”匹配呢?不一会儿,他已在eBay上找到该镜头,标价为200美元。还犹豫什么?
老何在启程回国的前一天,收到了从西海岸寄出的这支九成新的镜头。随后带着它从芝加哥起飞,隔天抵达上海。这支镜头与标准镜头的款式相仿。金属表面呈银白色,光圈叶片及释放系统采用微型滚珠技术,制造工艺一流。它的生产年份为1958~1973年;产量是15365支;镜头为4片3组;视角为18°。
顺便回放一个小插曲。那天在二手器材店里遛达,无意中瞥见角落里有一枚ZEISS IKON 镜头盖,成色蛮新,似乎是Planar f1.4镜头的原配件,不觉心里一动。仔细查看,塑料盖是内卡口,而“牛眼”镜头上的镜盖卡口正是外卡口。心跳加速!最后以100元成交。迫不及待地回家取出镜头试配,其结果想来诸君已能猜到。镜盖还附有原装塑盒和纸质外包装。
CONTAREX“Bullseye”相机气度不凡地走进家门。它是个宁馨儿,无声无息地躺在书架上。它又似一件艺术品,活色生香地夺人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