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元代水闸遗址位于普陀区志丹路、延长西路交界处,遗址深藏于地表以下7―12米深处,总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是国内已考古发掘出的规模最大、做工最好、保存最完整的元代水闸。
该遗址于2001年5月被发现,考古专家在2006年完整揭示了遗址全貌,该考古项目被评为2006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它的发现在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发展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为了解古代水利建造的工程技术流程提供了直接的依据,对研究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特别是宋元时期江南地区的水利工程、吴淞江流域的历史变迁、长三角地区的经济成长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
上海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建于遗址上方,为保护、研究、展示上海元代水闸遗址而建。博物馆建筑面积2316平方米,建筑设计体现了水闸建筑元素,凸显了“水”的主题。建筑立体造型力求简洁,冠以现代化玻璃顶,自中间门架柱向两侧飞泻而下,隐喻闸门激流。博物馆从水闸的发现经过、历史背景、建造流程、结构、工艺功用等方面,多角度、全方位地向公众展示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
近1500平方米的遗址展示区位于地下7米,完整地展示了元代水闸考古遗址的全貌,便于社会公众直观地了解考古遗址,它将成为上海第一个青少年考古教育基地。上海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由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管理,免费开放,试运行期间参观须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