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委会成员不拿任何报酬,连通讯费、车马费都自掏腰包;物业管理实行酬金制;业委会成员不经手钱款,全部委托物业公司操作;业委会权力分散,主任不持有公章,所有事项都由全体委员讨论或无记名投票决定。本报岁末“民生十访”专版报道了杨浦区阳明新城在业主自治方面进行的探索,这些规章制度,使得业委会的工作变得公开透明,受到业主的交口称赞。
平时在采访中,我也接触过许多业主,反映业委会的种种问题:业委会主任、委员拿津贴,还有通讯费、误餐费补贴,每月1000多元;业委会及业主大会的公章都由业委会主任掌管,使用公章一个人说了算;小区最近修理了一些设施,动用了维修基金,数目还不小,来的维修公司没有经过招投标……
业委会完全是近十年来出现的一个新生事物,事关千家万户。然而,业委会主任作为一个领导岗位,是代表数百户乃至数千户业主利益的业委会的负责人,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官”,所以应当是德才兼备的。这一点,原先可能被忽视了。很多业委会主任原来都是普通业主,他们有的热心小区事务,但却从未从事过管理工作;有的在业主中有威信,可对法律、财务知识一窍不通;也有的文化程度高,看得懂账本,但道德品质却不咋的,想通过业委会这个平台给自己捞点好处。
业委会的机构不大权力不小。业委会主任是否有私心,作风是否民主,管理方法是否科学,都很重要,仅凭一腔热情很难当好。阳明新城业委会之所以多年来得到业主认可,与一位称职的业委会主任是分不开的。主任黄海是位从事审计工作的公务员,精通财务、懂得管理,而且热心公益,有公德心。
谁都不是生下来就会做管理工作的。为了提高业委会主任的能力和素质,房管部门和社区能否办一些业委会主任培训班呢?培训内容应当包括法律知识(尤其是《物权法》《上海市住宅物业管理规定》等)、财务知识、管理知识、领导的艺术,以及与人沟通的艺术,因为业主都是群众,业委会主任这个“领导”也要善于和群众打交道。当然,还可以请一些像黄海这样的业委会主任来上课,分享成功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