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起1999年的往事,琳露依然激动。她说,当时有很多歌手都向主办方提交了申请,而她的申请是在最后一天下午下班前一两个小时才送到他们手里的。能参加这样一个重要演出,对当时还是学生的琳露来说当然意义非常,而唱的是中国国歌,更是让她倍感重任在肩。
出国多年,参加过很多演出,跟很多好莱坞音乐人成为好友,琳露生活优裕,也推出了不少音乐作品,但心里一直有一个没有实现的想法:“我喜欢东方音乐,也喜欢西方音乐,但一直找不到一个切入点让两种音乐更好地融合。”后来回国的时候,她结交了一些文化界的朋友,终于找到了这个切入点:邓丽君。“她的歌曲是非常中国的东西,但又受到一些西方的影响。”琳露的野心是,在国内举办过演唱会后,到美国举办更多的邓丽君演唱会,用西方的乐队,进行一些微调,看能不能让更多的人接受。
她表示,在上海的演唱会不会做太大的变动,“其实任何人唱邓丽君的歌,观众首先都是排斥的,一句唱不像都会伤他们的心。所以必须尊重原汁原味的东西,体现她的风格,让观众接受我,然后再慢慢添加一些自己的东西。”琳露说,邓丽君不只是歌手,她代表对一个时代的怀念,成为一种文化现象,自己作为一个歌手,必须尊重这种感情,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谈得上发展。 本报记者 夏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