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A股市场基本处于调整走势,周五大幅跳水,但B股异军突起,周一、周二,上证B股指数分别上涨3.42%和2.62%,周五虽然也大幅下跌,但昨天上证B股指数报收254.02点,周涨幅为2.64%,远远强于A股。
事实上,B股并非今年才开始走强,去年8月开始,B股就强于A股,反弹时间早于A股,反弹幅度也大于A股。上证B股指数7月底曾出现大跌,一度跌破200点大关,最低跌至195.09点。但很快就回升到220点附近盘整,11月A股指数创新低,但B股拒绝下调,12月开始A股B股联袂大幅反弹,而B股涨幅更大。上证B股指数从11月29日收盘212.1点上涨到1月8日收盘262.65点,涨幅达到23.8%;如果从去年7月31日最低点195.09点算起,最大涨幅高达34.6%,而上证指数这波反弹最大涨幅只有17%。同样,深市B股涨幅也相当大,成份B指从去年10月最低点至今,最大涨幅高达42%。
年K线也说明B股强于A股,上证B股指数去年上涨13.77%,截至昨天,今年以来涨幅为3.72%;深市成份B指去年上涨13.92%,今年至今上涨3.81%,表现都好于A股。
创新打开B股空间
B股之所以强于A股,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从外部环境看,去年由于欧美股市表现强于A股,与海外市场紧密度更高的B股,表现也要稍好些。更重要的还是B股本身,去年推出的一些B股创新举措,为B股市场打开新空间。
去年一度出现部分B股面临退市的窘境,闽灿坤B跌破面值,差点成为首只退市股票,谁也没有想到,退市新政出台后B股首先面临退市风险,如何解决B股问题引起市场高度关注。
随后,一系列探索B股问题的措施出台,如闽灿坤B采用缩股的方式化解了退市风险,多家B股公司进行部分回购,更有意义的是中集集团推出了B股转H股方案,这个创新举措实践下来收到很好效果。中集B到香港主板上市后,股价从去年11月底停牌时候的9.7港元,到目前最高涨幅超过50%。
中集模式的成功引起市场极大关注,大量资金涌入B股,寻找可能转股的机会,这也是深市B股一度强于沪市B股的原因。
市场对改革充满期待
B转H的模式被市场看好,目前万科和丽珠集团A、B股均停牌,称有重大事项,市场猜测这两家公司都可能将B股转H股,据测算,大约有40家有B股的公司可满足港交所的上市要求,有条件将B股转成H股。
相对来说,深市B股原来就用港元交易,转成H股较为平稳,最为便利,而沪市B股是用美元交易,转成H股似乎困难些,如何解决沪市B股成为一个新问题。本周,沪市具有A、B股的上柴股份宣布停牌,筹划重大事项,市场纷纷猜测此举是解决B股的一个新方案。有市场人士认为,上柴股份现金充裕,有可能推出一个全回购方案,究竟如何,还需要等待公司方案出台。
无论如何,这些解决B股问题的创新举措,令市场对B股的改革机会充满期待。而且,B股股价目前与A股比较,还是存在较大的折价率,40多只B股对A股折价率超过40%,机会的确更多,这些是目前B股强于A股的最主要原因。
显然,今年B股的市场机会不少。 本报记者 连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