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做加法,摄影做减法,这已是人们对绘画与摄影创作的基本共识之一,但在欣赏了沈志文教授在威尼斯拍摄的作品后,我却对这一看法有了新的理解,那就是画面做减法,思想做加法的“思维构成性”摄影,应该让更多的摄影爱好者引起思考。
如果从取景角度讲,摄影旨在简洁干练、不拖泥带水,它需要在取景器里同时看到的主体、次主体、陪体、背景中进行筛选,排除画面不想要的东西,不让主体以外的信息分散观者的注意力,以便突出主体,进而表达自己的思想。作为从事摄影数十载的摄影教育者、艺术评论家,沈志文教授常常在其大气利落的摄影画面上,做着思想的加法,闪烁着人文的光辉,他的作品让人在的收获。
这次他在威尼斯逗留的三天时间,用镜头聚焦了威尼斯的角角落落,在有限的画面里给人们带来更多关于这座城市的思索和遐想。
在创作《百岛城孔窥》时,沈志文教授独具匠心地从桥上护栏间的空隙处取景,前方恰是又一座桥的拱门,透过拱门看到不远处的又一座小桥,这一大一小的孔眼,一上一下的桥洞,形成了双重前景。这一独特的取景让我们领略到了一个错落有致、布局玲珑的威尼斯。
爱情一直是艺术创作永恒的主题。作为一座水上城市,威尼斯自有她的浪漫与甜蜜。而沈志文教授的这幅《岁痕》中,一老一少两对情侣的对比,却让我们对爱情有了不一样的感悟,就像作者为此作品的题诗:
水悠悠,船悠悠,日月亦悠悠。有多少爱侶,多少姻缘,多少事由,化作岁痕,缠绕古桥头。
人生如梦,恰似朝露,点点滴滴,来将心绪湿透。凭栏望却,楼台锦绣处,依然风流无休!
沈志文教授认为,要想成为一位真正成功的摄影家,十分困难,除了擅长使用摄影语言之外,更要具备社会学家的头脑,新闻学家的敏锐,油画家的眼光,旅行家的脚步和文学家的素养。而此次沈志文教授,用他擅做加减法的摄影镜头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多变的威尼斯水城。
(作者系上海艺术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