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文慧沪剧团成立伊始,不少人都觉得这是身为成功女企业家的团长王慧莉想要“玩票”玩一把。但三年来文慧沪剧团连排7部大戏,除了整理恢复传统剧目外,还推出了两部原创剧目,剧团在职演职人员超过30名,文慧沪剧团也一跃成为沪上最具实力也最具活力的一个民营沪剧团。从建团的首个大戏《幽兰夫人》开始,文慧沪剧团就开始显现出与其他民营沪剧团不同的特质,在创作上精益求精,力求作品的质量向专业剧团靠拢。据介绍,剧团三年来推出的5个整理恢复的老戏全部都取得了授权,在版权问题上毫不含糊。两出原创大戏更是邀请一流主创团队参与创作,一改民营剧团以“小打小闹”为主的创作状态。据文慧沪剧团艺术总监杨音介绍,三年间剧团平均每年要用三个月的时间排戏,每年演出场次在120场左右。杨音表示,这三年里剧团的演出收入稳步增长,政府对民营剧团的扶持力度也越来越大,再加上团长王慧莉个人的投入,三股合力使得剧团渐渐进入一种良性循环状态。
昨晚专场上演的节目以文慧沪剧团这几年推出的7台大戏的折子为主,同时力推黄晓莉、程文俊这两位青年演员。不过杨音也坦言,虽然相对于国有剧团而言,民营剧团机构精简、机制灵活,从某种方面来讲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人才的缺乏依然是发展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文慧沪剧团现有十多个基本演员,还有自己的服装、道具、灯光以及乐队,但大型演出依然必须要外借一部分演职人员,而人才的缺乏反映在舞台上就会直接影响到演出的艺术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