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场上有胜有负,很正常;对规则有争议,也是常事,规则日后还可再议、再改,只是对排球联赛路该如何走,则需更深反思。早就有人抨击:中国排球为何没有职业联赛?
试想:若一个联赛,因市场萎缩而不断挤压赛程,甚至为全运会牺牲联赛;因球迷流失而导致后继无人,不可持续发展……那就不仅仅是一个规则合理与否的问题了,而是联赛未来发展思路之困了。
不管输赢结局,还想为那些上海男排队员献上掌声,他们尽力了——沈琼、何炯、王之腾、崔晓栋……还有如今已坐在轮椅上的汤淼——那么多年,不还是几张老面孔,在那里流汗坚守,为梦想在默默付出?但他们又换回了多大的关注度?多少的成就感呢?
梦想照进现实,需要支点,比如足够大的舞台,才能有足够大的天地……否则,十冠王,也不过如此,又如何指望更多年轻人,能以他们为榜样,满怀热情投身排球?
排球联赛之囧,并非某个人,某支队的事,而是整个联赛的瓶颈:因为没职业,所以不景气,因为不景气,导致人才缺,反过来影响联赛质量。这是个不良循环:市场萎缩,赛程缩短,规则荒唐,人才匮乏……这一切,不过都是“不职业”这个“因”造成的各种“果”。
《十年》歌词写道:如果对于明天没有要求,牵牵手就像旅游,成千上万个门口,总有一个人要先走……歌曲描述的,是恋爱中的两人,若没有对未来的思考与目标,那么结局就是分手,是有人要离开……曲中悲伤的意境,套在男排联赛之上,不同样让人唏嘘叹息?
小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