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8:新民环球
     
本版列表新闻
告别第一任期“政敌团队”政策观点与总统更接近~~~
告别第一任期“政敌团队”政策观点与总统更接近~~~
     
2013年01月18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告别第一任期“政敌团队”政策观点与总统更接近
美国新政府班子打上奥巴马烙印
王丰丰 蒋旭峰
奥巴马提名哈格尔(左)为国防部长,布伦南(右)为中央情报局局长
  文/王丰丰  蒋旭峰

  在扛过金融危机、通过医改法案、结束伊拉克战争、大胜共和党大选挑战之后,即将开始第二任期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将把美国引向何方?答案也许能从已公布的新政府人选看出端倪。

  对比第一任期时效法林肯“政敌团队”的政府构建,新政府内政外交两套班子都明显有更多奥巴马本人的政策取向烙印,预示着一个更自信、强势的奥巴马将按自己的思路推动美国内外政策。

  决策集中在白宫

  在第一任期,奥巴马政府重要成员的挑选效法林肯的“政敌团队”,包括布什政府留任的国防部长盖茨、党内预选对手希拉里·克林顿和几乎没有政治倾向的技术官僚盖特纳。

  这一团队帮助奥巴马度过上任之初经验与能力备受质疑的危机,但也不可避免地在政府政策上留下各自的印记。例如,在外交安全话题上,奥巴马一度提出诸多设想,例如关闭关塔纳摩监狱、改善与阿拉伯世界关系等,但这些并未成为奥巴马政府外交安全政策主流思路。相反,政府外交安全政策更多延续了前总统布什的思路。希拉里、盖茨与曾任驻阿富汗美军司令的前中央情报局局长彼得雷乌斯在有关这些问题的内部讨论中多次胜出,对美军海外行动充满怀疑、主张战略收缩的副总统拜登则屡屡失败。

  最明显的例子是2009年关于增兵阿富汗的讨论。时任驻阿美军司令麦克里斯特尔希望增兵4万人,得到希拉里、盖茨与彼得雷乌斯全力支持。按照揭露“水门事件”的著名记者伍德沃德在《奥巴马的战争》一书中记述,奥巴马本人对增兵的有效性持怀疑态度,但希拉里与盖茨这两位大员的态度让他难以全力支持和他持同样看法的拜登与白宫办公厅主任伊曼纽尔,最终军方得到了3.3万人。

  如今,“政敌团队”已成明日黄花,奥巴马外交与安全团队新成员在政策观点上都与他本人类似,属于中间偏左,甚至更左倾。与相对保守的希拉里和盖茨相比,获提名出任国务卿的克里与获提名出任国防部长的哈格尔对如何在海外彰显美军力量较为谨慎。经济团队最重要的新成员雅各布·卢为现任白宫办公厅主任,更是奥巴马的“圈内人”。

  更为温和的政见意味着新政府更容易接受奥巴马的观点,让白宫全面控制内外政策变得可能。曾在奥巴马政府任职的中东问题专家罗斯评价说,奥巴马政府的特点就是决策过程以白宫为中心。无疑,更低调、与奥巴马理念更接近的国务卿和国防部长更有助于政策决策集中在白宫。

  外交安全“轻脚印”

  从新政府的国家安全团队人选来看,美国未来4年在这方面的政策可能更多转向“轻脚印”,即减少单边行动,更多借助盟友力量与秘密行动,而非动不动向别国出兵。

  从个人经历和政治观点来看,奥巴马的新国家安全团队人选似乎都比较容易接受这种逐渐被美国媒体标榜为“奥巴马主义”的做法。克里和哈格尔都参加过越南战争并负伤,亲身经历战争残酷,明白军事力量的局限。

  越战经历对身为共和党人的哈格尔似乎影响更大,在一定程度上也解释了他为何冒党内之大不韪反对伊拉克战争。2003年布什决定发动伊拉克战争后,哈格尔成为共和党内最重要的反战者之一,也因此与奥巴马结下深厚友谊。

  在2004年接受采访时,哈格尔说,随着伊拉克战争的开展,他逐渐发现这场战争与越战的相似,并感到发动这两场战争的理由都是不诚实的。他将伊拉克战争与他1968年在越南参加的“春节攻势”对比:“我们在那年送回家1.6万具尸体。那时我想,如果能活着回去,能有机会影响别人,我将尽我所能阻止这种事情再次发生,这是我欠那些阵亡士兵的。”

  与哈格尔类似,克里认同奥巴马在国家安全问题上采取的务实方针。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专家萨贾德普尔评价,克里本人极为务实,“如果他认为能够有助于化解我们与伊朗的核冲突,我认为他明天就会去见伊朗最高领导人哈梅内伊”。

  奥巴马国家安全团队还有一名重要新成员,即获提名出任中央情报局局长的总统国土安全及反恐事务顾问布伦南。在情报与反恐问题上,布伦南与奥巴马观点类似,两人2008年首次见面就一见如故,都认为应摈弃布什政府用大炮打蚊子的反恐战略,改用精确打击手段,而非“宁错杀不放过”。

  奥巴马上任后,在布伦南领导下,美国利用无人机在巴基斯坦、也门和索马里等地袭杀恐怖嫌疑人的计划得到极大扩展。布什政府时期,美国利用无人机开展了约50次袭击;而奥巴马政府时期,类似行动起码已有360次。

  布伦南比较支持为无人机项目制定严格规范,并寻找法理依据实现“操作安全”和可持续性。此前严酷手段审讯、秘密转移恐怖嫌疑人等一系列反恐项目都因为缺乏内部规章而失去控制,最终在外部压力下中断。

  财政经济求平稳

  相对于对外政策团队大换血,内政与经济团队变化较小,眼下只有卢接替盖特纳出任财长,劳工部长需要换人,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则会留任。

  这一选择表明奥巴马会在内政经济领域求稳,但不代表着眼点一成不变。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克莱因评价,奥巴马的新财长人选释放出经济要务重心转移的信号:以前选择盖特纳出任财长是想借重他的金融专长应对金融危机,如今卢出任财长则是要借重他在预算领域的丰富经验以及与共和党谈判的强项,来应对联邦政府债务危机。

  卢1955年出生于纽约,早年担任民主党人、国会众议长奥尼尔的资深顾问,1998年至2001年担任克林顿政府白宫行政管理和预算局局长,协助克林顿扭转联邦政府财政赤字,并实现连续3年财政盈余。

  加入奥巴马政府后,卢先后在多个部门担任要职:2009年任副国务卿,2010年11月任白宫行政管理和预算局局长,为奥巴马掌管“钱袋子”,2012年1月任白宫办公厅主任,成为奥巴马的“大总管”。他在美国两党解决“财政悬崖”谈判中发挥重要作用,奥巴马用高效、全能、低调形容他。

  如果卢顺利接任财长,将面临多项严峻挑战。短期内,卢需要确保白宫不会因为“断粮”而关门。美国联邦政府举债额度于去年底达到16.4万亿美元法定上限,财政部目前采取的临时性应对措施只能维持政府运营2个月。卢需要与共和党议员协商,调高公共债务上限,并促成联邦政府2013财年剩下半年的预算获批。

  中长期而言,卢还肩负着多项重要使命,包括确保财政部尽快从金融危机期间的救助计划中彻底退出,推进金融监管改革,减少美国财政赤字,重新获得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的3A主权信用评级,启动多年来“雷声大、雨点小”的税收制度改革等。

  奥巴马选择卢或许还意味着他在债务与财政问题上不会再像2011年债务上限谈判中那样对共和党委曲求全,而将采用更强势的对抗性政策。共和党对卢的提名颇有微词,众议长博纳抱怨说,在“财政悬崖”谈判中,卢干的事情只有一件,就是说“不”。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春运直通车特别报道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特别报道
   第A09版: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特别报道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法治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职场方圆
   第A24版:目击
   第A25版:财经新闻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专版
   第A28版:新民环球
   第A29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30版:新民环球/商界•博览
   第A31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3版:休闲/全家乐
   第B04版:休闲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现代家居
   第B10版:现代家居/实用谋划
   第B11版:现代家居/实用谋划
   第B12版:家装之窗
   第B13版:家装之窗
   第B14版:现代家居/设计交流
   第B15版:新智
   第B16版:新智/人与自然
美国新政府班子打上奥巴马烙印
拜登作用将加强多名大员将留任
新民晚报新民环球A28美国新政府班子打上奥巴马烙印 2013-01-18 2 2013年01月1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