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发起了一趟“感恩之旅”
丁晓兵听后,悄悄花四千多块钱买了一辆摩托,瞒着妻子用独臂苦练。一只手无法掌握平衡,他不知摔了多少次跤,吃了多少苦头。终于到了苦练成功的这一天,他让妻子坐在后面,他开着摩托车,以时速七十公里驶过人群。妻子又惊又喜,感动得哭泣。丁晓兵见满足了妻子的心愿,非常欣慰,回过头来就把那辆摩托车卖了。
和敬一丹讲起这件往事,丁晓兵非常自豪,孩子气地说:“我妻子在后面搂着我的腰!”
朱波听说了这个故事,对节目如何表现英雄,有了更多思考。从丁晓兵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了勇气、坚守和担当,同时也看到了人情味和平易近人。英雄,不一定是高大全的,同时,他们也是可爱的。
《感动中国》总是在寻找时代投射在平凡人身上的闪光点。时代总是纷纭复杂的,面临着时代的巨变,很少有人能够守住内心那份宁静与执着,但是丁晓兵做到了,尤其在他被光环和荣誉围绕的时候,他还能做一个英勇、坚定且富有情感的人,在今天殊为不易。朱波希望时代的丁晓兵能更多一些,这样我们的内心会更加从容淡定,生活也将变得更加安宁。
《感动中国》入选过许多励志人物,身患绝症的阳光少年黄舸,却能给人别样激励。面对命运的打击,他不但能坚强面对,还懂得感恩,懂得回报。他的“感恩之旅”,实际上也是一种爱的传递……
2006年10月,又一年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开始。在四处搜寻人物线索时,一则新闻引起了制片人朱波的关注。新闻里说,有个贫穷的老人,抚养了几十个被遗弃的孩子,不但把他们养大,还资助他们上大学。可令人愤慨的是,这些孩子上了大学后就一个一个离开老人,连封信都没给老人写过。
这个事件在网上引起热议,很多人都说这是一群“白眼狼”。也有人说,不要太苛责这些孩子,他们还年轻。朱波看后心里挺不是滋味,懂得感恩懂得回报,这是做人的一种基本素质,为何在一些人眼里,却成了“苛责”呢?
社会上缺失什么,《感动中国》节目就应肯定和弘扬什么。朱波决定,今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里,一定要推一个“感恩”的典型。很快,网上另一则新闻引起了他的注意:一个身患绝症的少年,和他父亲一起,发起了一趟“感恩之旅”,一一登门向曾捐款帮助他们的好心人致谢。男孩的笑容灿烂而干净,表情里没有怨尤、没有愁苦,丝毫看不出这是一个自幼身患绝症、被医生判了“死刑”的孩子。
这个少年名叫黄舸。1988年10月30日,黄舸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市。父亲黄小勇以“百舸争流”的意思,为他取了这个名字。黄舸不到1岁时,父母便离异了,父亲带着他,在长沙市芙蓉区开了家小餐馆,补贴家用。黄舸从小走路就像鸭子一样摇摇摆摆,7岁那年,他被诊断出患有“先天性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医生说,这是一种绝症,病情会随着年龄增长不断加重,最终心脏会因肌肉完全丧失运动机能停止跳动,同类患者最长生命记录仅为20岁。为了给儿子治病,黄小勇转让了饭馆,变卖了房子,一边打工,一边带着黄舸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医院求医。然而,黄舸的病情并没有得到好转,反而在一天天加重。慢慢地,他不能站了,不能坐了,手也抬不起来了。
2000年,黄舸的故事在湖南电视台播出。帮助黄舸的人从四面八方赶来。黄小勇和黄舸一起记下那些好心人的名字和地址。父子俩当时想,以后要有机会,应该登门向他们道声谢。随着关心和帮助他们的人越来越多,那个厚厚的笔记本,记下了400多个爱心人士的名字、地址和联系电话。
2003年,黄舸的病情恶化,完全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甚至不能自己漱口,常人无法体会浑身肌肉都没法动的感觉。蚊子要是叮他,他都只有看着。黄舸很懂事,渴了,看看爸爸睡着了,就不叫醒,忍了。在苦难中,父亲黄小勇并没有失去信心,他笑对每一天,在家里的墙上写道:“我用无限的父爱,陪你走过有限的一生。”父亲的乐观和坚强,给了儿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有父亲温暖,黄舸面对命运的打击,表现出超出年龄的成熟和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