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3: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2月02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的一套《古文观止》
裘新民
  裘新民

  这套《古文观止》,是“文革”后期买的。当时初中毕业,在一家厂里当学徒,休息日喜欢往书店蹭,有一次,很偶然的,见到一套《古文观止》,一共六册,毛边纸,线装的,一旁写有字条,意思是要凭介绍信购买。于是到厂里开了介绍信,把它买下了。

  买《古文观止》的初衷,已经记不起来了,也许是听人说起过,也许里面的文章还能读懂。其中有几篇,初中书里有过,像《触詟说赵太后》,据说现在叫《触龙言说赵太后》,几乎能背下来,尤其是领袖人物读了这文章后说的一段话,至今还可以一字不拉地背出。其他的像讲“一鼓作气”的《曹刿论战》,讲“苛政猛于虎”的《捕蛇者说》,也曾读过。

  我读《古文观止》,就像日常的消遣,抱不求甚解的态度。读久了,觉得对文章有了点熟悉,对古人也有了点了解。书中有连用29个“也”字的《醉翁亭记》,有不到一百字的《读孟尝君传》,有据说伪托的《答苏武书》,还有为民间故事“多来看”的主人翁作的《徐文长传》,内容包罗了诏书、奏章、游记、尺度、檄文、碑文、求职信、考试论文等等,儒道释思想相互通融,精气神境界触目可见。其中一些句子,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至今令人拍案叫绝。

  后来,我去外地,支援小三线建设,也带着这套《古文观止》。在开门见山的山区,闲暇时候,持一册文章在手,打发枯寂无聊的时日,给了那时的我不少慰藉。那时,读的篇目多了,有了更多的阅读倾向,对《报任少卿书》、《陈情表》、《归去来辞》、《吊古战场文》、《陋室铭》、《五人墓碑记》等篇幅尤为偏好。

  再后来,回上海,赶上读书潮,我也去读书,古文老师是索绪尔的拥趸,他讲语义,从结构入手,让学生读朱东润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和郭锡良的《古代汉语》,同样一篇文章,看句读,看注解,做比较。我自己还加了一码,看《古文观止》是怎么解说的,这套《古文观止》也因此被我摩挲得更旧了。说到句读,想起有人点“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仅此一点,便是天大的手笔。

  有时候我想,现在的一些见解,古人文章里已有端倪,比如《过秦论》,比之《罗马帝国衰亡史》,一样的知微见著;《逍遥游》比之《存在与时间》,一样有此在与他在。这绝非抱“古已有之”的成见,硬将嫦娥比附阿波罗飞船,将蹴鞠比附现代足球。

  有一段时间,我工作没着落,囊中羞涩,便想到了卖书。先卖的是《昭明文选》,两函12册的毛边纸线装本,卖了260元。接下来,就想卖《古文观止》,去问过价,只出100元,想想实在可怜,没有卖。有时候,瞅着这套书,不由暗自庆幸,亏得当时人家要价低,这书才得以保存至今。如今,这书,纸已发脆,还有霉迹。要翻阅的话,得小心翼翼,先要洗手,就担心脏了纸。若是夏天,必定要在有空调的环境,生怕汗渍沾上它。

  有时没事,我会把《古文观止》取出,端详一会,抚摩它发黄的书页,想想这些不朽的文章,还会记起当初买书的情形。偶尔地,会想起今古之辩,想起体学之争,会想起冯延巳的《谒金门》,想起李中主的问话,不禁莞尔。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上海两会·观点
   第A03版:上海两会·话题
   第A04版:上海两会·关注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中国新闻
   第A09版:国际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上海人家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服务指南
   第B03版:财经/大势分析
   第B04版:财经/股海淘金
   第B05版:财经/百姓沙龙
   第B06版:财经/投资基金
   第B07版:财经/投资理念
   第B08版:拍卖指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10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艺评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纸上展厅
   第B12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
   第B16版:连载
明月二三事
纳鞋底
对不起哦,台湾“雷锋”
守成是使用 应用即创造
爱让人年轻
书法
宋庆龄与“内史第”
挖城墙忆旧
我的一套《古文观止》
十日谈
新民晚报夜光杯B13我的一套《古文观止》 2013-02-02 2 2013年02月0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