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健康平安,是一个家庭和谐的基础,而家庭的和谐决定了全社会的和谐。让误入歧途的孩子们重新回到正常的轨道,这不仅是守护家庭的平安,更是守护全社会的平安。”作为一位专门帮助涉罪未成年人改过自新、重新扬起人生风帆的“校外老师”,夏正枫始终有一颗爱孩子的心。
“没有夏妈妈就没有我今天的幸福生活”
“小和尚”小余身世坎坷,但夏正枫却让他有了如今稳定的生活。小余5岁时,父母离异,他被判给了父亲,而父亲有了新家后,将儿子赶出了家,母亲也不知去向。于是,码头、火车站、桥洞下成了小余的家。12岁那年,小余被父亲送到了九华山当和尚,小余不习惯寺庙生活,逃了回来,为了生存,便冒充和尚实施诈骗。
小余的案件被移送到宝山区检察院未检科审查起诉,夏正枫给了他母亲般的关怀。小余服刑期间,她一趟趟为他送上必要的生活保障,一次次与他促膝谈心,点燃他对未来生活的希望。为了使刑满释放后的小余有个住所,夏正枫磨破了嘴皮,使他的姨妈收留了他。可是姨夫不愿长期接纳他,又将他送到浙江宁波天童寺出家。夏正枫得知后,又几经周折找到他的母亲,将小余接了回来。母亲找到了,有了真正的家,但“检察官妈妈”并没有就此结束对他的关怀。为了使小余真正能自立,夏正枫帮他落实户口、找工作,使小余可以自立。
现在,小余也将宝山区检察院未检科当成了另外一个家,每当遇见什么开心的事,小余总是第一个打电话给夏正枫,让她分享他的快乐。他时常动情地说:“是夏妈妈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没有她,就没有我今天幸福的生活。”
“夏妈妈教会了我们怎样做人”
夏正枫一方面严格依据法律办案,坚决做到不枉不纵,一方面也积极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充分利用各种机会挽救、教育、感化未成年人。
在一起案件中,两名十四五岁的男孩因涉嫌抢劫被移送审查起诉,“这两名孩子正处于关键十字路口,诉或不诉,可能会导致他们的人生的轨迹从此完全不同”。了解到两名孩子都是在校学生,之前也没有前科劣迹,是父亲的病逝使得他们变得孤僻和暴躁,夏正枫认为,如果两个孩子能充分认罪悔罪,完全可以对他们予以相对不起诉。夏正枫决定对两个孩子进行三个月的诉前考察教育和关护。
三个月里,针对单亲家庭孩子的特殊性,夏正枫对两人进行了多次心理辅导,并与孩子们在亲情沟通、生活学习等方面“约法三章”。两个孩子没有让夏正枫失望,三个月来各方面表现都很好,家长和学校都反映两个孩子的性格变得开朗、乐观、外向,其中一个孩子的母亲更是流着泪向夏正枫讲述,原本形同陌路的儿子几年来第一次主动喊了她一声“妈妈”。在夏正枫的努力下,两个单亲家庭重新找回了往日的欢声笑语。“夏妈妈教会了我们怎样做人,我们不能辜负她的期望!” 本报记者 江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