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张琴秋开始产生了怀疑
公审大会在百雀园外的河滩上召开,张琴秋看到,遭受了酷刑的许继慎被用担架抬上了会场。张国焘端坐在主席台上,俨然充当了审判官。他对许继慎进行严词审问:许继慎,你勾结国民党特务,阴谋搞兵变,你没有想到会败露得如此之快吧?当着大家,必须老老实实交待你的罪行!
许继慎虚弱地躺在担架上,他已被折磨得奄奄一息。但他听张国焘这么一说,居然一挺身从担架上站了起来,双目喷火,怒视着张国焘,用尽力气一字一顿地说,张国焘,你到鄂豫皖来都干了些什么?大家都是看得见的。你撤了旷军长,逼走了曾中生,团以上干部被你抓的抓,杀的杀,什么“改组派”、“AB团”、“第三党”,你这是借肃反之名,行剪除异己之实,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想我许继慎,一生身经百战,对党、对革命、对红军的忠心,苍天可鉴,我不怕你嫁祸于我,但你祸害革命、祸害红军,是决不会有好下场的!
张国焘恼羞成怒,没有料到许继慎死到临头还这么刚硬,他命人将许继慎绑在一匹马的尾巴上,张国焘自己走上前来,挽起袖子,一鞭子下去,马拖着许继慎虚弱的身体,在乱石滚滚的河滩上狂奔起来。太残酷了,张琴秋用双手捂住了双眸……
大肃反的凶焰不断蔓延,先从军队的各级干部到战士,又从军队蔓延到地方,据《皖西革命史》上记载,“在被杀害的红军干部中,军级17人,师级35人,团级44人。”而据徐向前回忆录,“将近三个月的肃反……红四军4个师12个团的干部中,幸存者只有王树声、倪志亮,而团、营、连级干部,就换了三四遍。”中共六安中心县委除两名炊事员外,从县委书记到一般干部全部被杀。霍邱县委全体干部被杀。赤南(即商南)县苏维埃政府48名干部被杀掉45名。英山苏维埃政府11人被杀掉10人。还有被牵连进去的区、乡干部群众。肃反也肃掉了徐向前的结发妻子程训宣,王树声的弟弟、弟媳、嫂子也都遇难。许多根本就不知道“改组派”、“第三党”为何物的忠诚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无辜遇害,有的儿童团员被害时才只有十三四岁。
张国焘的做法激起了群众的愤怒,有人贴出了公然写着“打倒张国焘,打倒保卫局!”“拥护红军,拥护苏维埃!”的标语,相反,张国焘却认为肃反是非常有必要的,鄂豫皖苏区一时节血雨腥风,张琴秋感到惶惑。
彭杨军政干校一批一批来不及培训的新面孔,出去以后就莫名其妙地消逝了,而培训的速度根本抵不上肃反的速度。张琴秋开始产生了怀疑,这样的肃反运动,究竟对革命有利还是有害?她简直难以置信:杀掉的难道全都是革命的异己?这些人大多土生土长在这块土地上,他们的来历可以毫不费力上溯好几代,应该说,他们在自己乡亲们面前,没有任何秘密可言,那么,那些所谓的罪证,又何以能够成立呢?鄂豫皖不就是在他们手中诞生的吗?他们原来不都干得好好的吗?再说,那些无辜的妇女和孩子,他们的罪过又从何而来呢?
张琴秋几次向沈泽民提出自己的疑问,沈泽民开始还解释几句,嗣后,解释变成了搪塞,再后来,他干脆瞪着眼不吭声了,就让琴秋一个人嘟嘟不已。当琴秋含着泪摇着他的肩头反复询问时,他才说出一句:“革命,怎么能够不流血呢!”
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声势浩大的群众抗日高潮,冲击着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也引起了国民党内各派系之间矛盾的激化。汪精卫、孙科、陈济棠、李宗仁早在半年前,就在广州成立了又一个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公开同南京政府分庭抗礼,“九一八”事变更使广州有机会发起对蒋介石集团的猛烈攻势,逼迫蒋介石不得不辞去国民政府主席及行政院长职务,宣布“下野”。蒋介石的所谓“下野”只不过是一种故作姿态,而对红四军,形势却显露出一个也许可以往外围发展的难得的机遇。
1931年11月,原红四军、红二十五军以及彭杨军政干校合编而成为红四方面军,徐向前担任了总指挥,陈昌浩为总政委。张琴秋调任河口县县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