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上海人家
     
本版列表新闻
~~~———滑稽演员王汝刚讲自家的故事
     
2013年03月16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家喜欢叫我“王小毛”
———滑稽演员王汝刚讲自家的故事
孙中钦
■王汝刚夫妇看着儿子王悦阳泼墨敷彩创作“花团锦簇”图,为蛇年新春平添喜气
■春节,王汝刚带着特地请化妆师设计的一顶假头套去为滑稽戏老演员绿杨拜年:“侬来试试噱头不噱头?”
■父子俩关系融洽,总有聊不完的共同话题
■作为市人大代表,王汝刚常深入社区了解社情民意
■李九松是王汝刚唱戏30年的老搭档
  我叫王汝刚,人缘还不错,男女老少都喜欢叫我“王小毛”,这是因为1987年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了系列广播节目《滑稽王小毛》,我以一口苏北腔上海话,塑造了风趣诙谐、足智多谋的社区热心人形象王小毛,让我在上海滩赚足了人气。现在我是上海人民滑稽剧团团长。

  本报记者 孙中钦 文字整理、摄影

  说服阿爸当上演员

  我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从小就喜欢听沪剧、看滑稽戏。读小学三年级时,我买了一本《独脚戏选》,藏在枕头底下,偷偷看一段,暗暗笑一阵。阿爸姆妈以为我中了邪,怎么老是自说自话、笑得痴头怪脑,结果姆妈从我枕头下搜出笑话书,锁进了抽屉里。后来因为我考试成绩好,这本书又回到了我手中。于是,我把这本书带到学校,上课还在偷看,结果书被老师“充公”。有一天,我路过老师办公室,突然里面传来一阵笑声,原来老师也在传看《独脚戏选》。 

  我小辰光最喜欢白相大世界。为了不出钞票看白戏,就主动学雷锋做好事,时而搀扶老年人进大世界,时而相帮剧团搬道具……多看戏曲大有好处,既开眼界,又增加学问。读小学四年级时,黄浦区少年宫比赛讲故事,我摘得第一名。1969年,我到江西宜丰一个山村插队。我主动为老乡讲故事,把小辰光看过的《西游记》《三国演义》添油加醋讲给老乡听。乡亲们听得心花怒放,为我起绰号叫“流动收音机”,还为我记3个工分。 

  后来回沪,我被分配在手表零件厂工作。每天上下班要经过文化馆,去看了几次业余演员排节目,觉得蛮有趣,于是我也加入了这支队伍。机遇真巧,排新戏时遇到几位滑稽戏老演员,他们很器重我,要我参加职业剧团。可是,我阿爸不答应,他认为唱滑稽油腔滑调,没啥大出息。多亏杨华生、笑嘻嘻两位老师亲自找我父亲促膝谈心,承诺让我在滑稽戏《七十二家房客》中扮演“小皮匠”。两位老师说得我父亲心悦诚服,从而促成滑稽界一段佳话。 

  一辈子演活小角色 

  想想真有趣,我这辈子演戏就是离不开“小”字。想当年在业余舞台上演第一部戏《满意不满意》,我扮演青年小无锡;到了专业剧团,演第一部戏《七十二家房客》,我扮演小皮匠;《糊涂爷娘》中,我扮演孙小宝;《苏州两公差》中,扮演小京官;广播剧中扮演王小毛…… 

  我在《七十二家房客》中扮演小皮匠,这与我童年生活蛮有关系。在弄堂里,我常与小伙伴们搞恶作剧。当时,无论谁家吃完甲鱼和鸡,都会留下甲鱼壳和鸡肫皮,等待小贩来收购,换几块麦芽糖给小囡解馋。模仿小贩叫卖声是我拿手好戏:“阿有甲鱼壳,鸡肫皮,乌贼骨头……”沙哑苍老的嗓音,纯正有味的绍兴方言,引得小伙伴们纷纷出门找小贩,结果寻了老半天,小贩影子也没有。我却躲在角落里,捧腹大笑。这些童年经历对我演好滑稽戏很有帮助。 

  家有贤妻心存感激 

  我有个幸福的家庭。妻子在机关工作,儿子也有个不错的工作单位。在儿子的择业前途上,我比较理智开明,我认为一个人如果有机会从事自已喜欢的工作就是件幸福的事。我以前问儿子王悦阳最喜欢什么?他说喜欢画国画。我就陪儿子去求教国画大师程十发先生、戴敦邦先生。儿子上学时,我也不给他太多的压力。 

  在我家,我最感激的是妻子郭幼炎。剧团工作有特殊性,逢年过节比平时更加忙,既没有空陪她买汏烧,更没有空陪她走亲戚,幸亏她理解支持我。我的妻子贤惠善良,在家里最需要男子汉的时候,我总不在家。儿子出生时,我恰好在外地演出;老父亲突然病倒,我又不在家里,我妻子只好以瘦弱的肩膀挑起重担。 

  阿拉屋里还有两位特殊成员,一位是李九松老师,另一位是绿杨老师。李九松老师今年80岁了,他与我合作30多年,关系十分密切。每逢排练,我就去他家,最稀奇的是他家养的八哥,一见我就讨好:“王汝刚,恭喜发财!” 

  绿杨老师在《七十二家房客》中扮演二房东,刻画人物入木三分。现在她已是九旬高龄,我常劝她外出透透空气、松松筋骨,她却强词夺理:“不是我不愿多运动,艺术家要注意形象,我每次出门要梳头化妆实在太麻烦了。”我灵机一动,请化妆师为绿杨老师专门设计了一只头套。老人家试戴后特别开心:“戴了头套的确显得很年轻,不过,我也不能多出门,卖相介好,万一有人追求我就更麻烦了!” 

  当好代表为民代言 

  我唱了大半辈子滑稽戏,晓得自己肩上的分量,我不仅仅是一名演员,还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更是一名市人大代表。我牢记自己的职责就是要为民代言,所以,经常抽时间下基层了解社情民意。今年元旦后第一天上班,我就冒着刺骨寒风,到社区卫生中心暗访调研,目的就是要把社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呼声带到市人代会上…… 

  我把“从事喜剧艺术,信奉严肃人生”这句话奉为座右铭。演员的戏品艺德非常重要,“认认真真唱戏,堂堂正正做人”是我这一辈子追求的目标。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要闻
   第A03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4版:特别报道
   第A05版:消费者维权·特别报道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上海人家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服务指南
   第B03版:财经/大势分析
   第B04版:财经/投资理念
   第B05版:财经/百姓沙龙
   第B06版:财经/投资基金
   第B07版:拍卖专题
   第B08版:拍卖指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10版: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文观察
   第B12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
   第B16版:连载
大家喜欢叫我“王小毛”
新民晚报上海人家A16大家喜欢叫我“王小毛” 2013-03-16 2 2013年03月1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