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典音乐圈里,从不缺少器乐演奏方面的神童。而指挥却和医生一样,是一门越老越吃香的行当。然而如今早熟型的指挥也相继登台。杜达梅尔成为洛杉矶爱乐首席指挥时只有28岁,俄罗斯人彼得连科接掌英国皇家利物浦交响乐团时才29岁。今年1月,有145年历史的瑞士苏黎世音乐厅乐团请来了年仅26 岁的法国人布林古伊尔担任音乐总监。近年最引人瞩目的要数来自拉脱维亚的安德里斯·尼尔森斯(Andris Nelsons)。他生于1978年,音乐学院毕业后在拉脱维亚国家歌剧院吹小号,1999年扬颂斯率奥斯陆爱乐到里加演出,小号手突然病倒,他被召来救场。音乐会刚结束,扬颂斯便向他提出一个令人想不到的问题:“你愿不愿意学指挥?”一句话改变了他的命运。
他的成长经历和一个世纪前的托斯卡尼尼十分相似——先在乐队里当乐手,然后成为助理指挥,更被委任为歌剧院首席指挥,终于在30岁时,跨进了英国伯明翰市交响乐团(CBSO)的大门,成为第十二任音乐总监。CBSO原本是拉特尔发迹的福地,经过尼尔森斯两年的梳理,乐团得以上路巡演BBC逍遥音乐节和瑞士琉森音乐节。他的指挥风格张扬而不失细腻,核心曲目涵盖瓦格纳、理查·斯特劳斯、马勒、斯特拉文斯基和肖斯塔科维奇。受邀指挥歌剧更是得心应手,伦敦科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的《波希米亚人》和《蝴蝶夫人》,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的《图兰多》。最成功要数2010年拜罗伊特音乐节上的《罗恩格林》,2016年还将指挥《帕西法尔》。
现在世界顶级乐团都和他保持着固定的合作关系。尼尔森斯曾代替生病的小泽征尔率维也纳爱乐出征日本,又在卡内基音乐厅顶替莱文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上演马勒“第九”。合作过的名牌乐团还有莱比锡“布商”乐团,巴伐利亚广播和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乐团,以及纽约爱乐和巴黎管弦乐团。
他棒下乐团的音乐会CD,曾获得德国古典回声年度指挥大奖和德意志乐评年度大奖。对于这样一位炙手可热的指挥,乐团当然不肯轻易放手,在合约到期之前就延长到2015年。不过下一站在哪里,又有谁知道呢?
近两年来,柏林爱乐和尼尔森斯的合作持续升温,每个演出季请来至少两场音乐会。除德奥曲目外,还有普费茨纳(Pfitzner)、里姆(Wolfgang Rihm)和卡明斯基(Kaminski) 的现代作品,是柏林爱乐喜欢的那种复合型指挥家。从今年起,柏林爱乐另起炉灶创办“巴登巴登复活音乐节(Baden-Baden Easter Festival)”与萨尔斯堡音乐节分庭抗礼。尼尔森斯是首届音乐节邀请来的唯一指挥家,他拿起阿巴多的节目单,演绎瓦格纳和勃拉姆斯,德彪西和拉威尔。柏林爱乐毫不掩饰地称赞他说,“在众多的青年指挥家当中,尼尔森斯确实卓尔不群”。
早在去年12月初,就有拉特尔挂冠的传言。柏林爱乐音乐总监的年薪并非最高,但在古典乐团中的地位却无法撼动。阿巴多1998年宣布退位时,留给乐团四年时间寻找继任者。在投票选举中,年长的选巴伦波依姆,年轻的投拉特尔。如今的柏林爱乐有三分之二是“70后”和“80后”,倾向性可想而知。再说,1989年卡拉扬去世时有近十位指挥家参加角逐。现在离拉特尔卸任还有五年之遥,能让柏林爱乐中意的指挥却不多。难怪有人说道,现在是好的乐团很多,好的指挥太少,或许尼尔森斯接棒有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