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过惯草根生活的缘故,我对香港的异域美食,有些“不懂味”,倒是街边的油炸鬼令我垂涎。听名字很吓人,一见了面,就有一见如故之感:这不是内陆的油条吗?老远就闻到香味儿——它也到香港来讨生活了。
油炸鬼铺面临街,各有各的牌号,但格局都相仿佛:门口煮粥,炸油炸鬼,里面十几平方米,摆放着三五张桌子,显得拥挤不堪,落座和起身,都要小心,尽量直起直落,弄不好就“背靠背”了。
来这里吃油炸鬼的,大都是跑街的行脚商,在附近做工的小伙子、居民老大爷,再就是像我一样内陆来的客人。
油炸鬼比内地炸得焦一点,咬上一口,松松脆脆,很香,很酥,也有人说是炸两遍才这样好吃。两根油炸鬼,一大碗皮蛋粥,吃得热乎乎,够饱足,放下碗筷,走出店门,两脚生风,劲头十足。
皮蛋粥,主要原料是肉丝儿,葱花,皮蛋丁,盐……从滚滚的粥锅里舀出,撒上葱花,送到餐桌上,碗里粥还在翻滚,得不停地搅动,加速冷却,才能吃。一碗这样的粥(当然还有很多花样,如鱼片粥、牛肉粥、虾仁粥、菜粥……)配上油炸鬼,一共才十几块钱,比上兰桂坊就便宜多了,而且快捷便当,先吃后结账,吃完赶紧走,给后来的食客腾出座位。
像这样的粥档,或叫油炸鬼档,都是小本经营,几位中老年大嫂大妈,煮的煮,炸的炸,十分认真,也很注意卫生,既不做广告,也不花钱赚吆喝,可谓油炸鬼不言,下自成蹊也。这种普通小食,在香港保持到今天,还这样受欢迎,也是一种人文精神在支撑吧,难能可贵!
到香港,尽管我像迷途的羔羊,但每次都能吃上油炸鬼,也是一怪。怪就怪在不用问路,就沿街走,感觉肚子饿了,抬头一看,仔细一扫瞄,在街边就会有油炸鬼出现。或者鼻子灵一点,油炸鬼有一股特殊的香味儿,闻到香味儿,像特工一样紧紧跟踪,就找到了——哈哈!
告诉你吧,想吃香港油炸鬼,跟我走,到香港旺角、屯门、沙田、油麻地……我都能找到油炸鬼——说来也真怪!想想我是怎么找到的?又说不出,这油炸鬼真有些“鬼名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