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还没装修新房子呢?”
饭桌上,熟悉的朋友老是这样问。
“唉!”总是叹息一声。因为远,因为靠近马路。特别是靠近马路这一条,一直心存担忧。现在虽然住得挤,但周边环境安静怡人,睡眠没什么问题。
“那为什么要买呢?”
朋友问。
“唉!”又是一声叹息。有不得不买的理由,有总算买了的庆幸。好歹还有改善面积的前景吧。
这一天,跟一位事业成功的建筑设计师吃饭,她说,房子,总是没有理想的。她原来向往底楼,可以种种东西。真的住在了一楼,才觉得不好,潮湿。特别是到了黄梅天,东西会发霉。
“唉!”还是叹息。建筑师没有理想的住宅,喜欢书的人没有书房,爱烹调的主妇嫌狭小空间无法施展厨艺,这是生活的常态了。全新的、一切准备好了的、完美的、无忧的生活大概是没有的。房子是立身的根本,房子也是一个象征符号。
年轻气盛的时候,并不感觉一切困境是困境,觉得未来很远,很美,可以改变的机会很多。日子不知不觉过去,冷不丁发现,未来早就来到了,凡庸的日常已经将你变成了一个麻木的人。中年的所谓智慧其实也就是用来自卫的、平衡的。
拥有别墅汽车的人,或许也在遗憾:房子虽大却并非在市中心,轿车虽新却并非名牌。理想的生活,在看似一切标准皆理想的他们那里,也是不存在的。
理想,就是永远无法抵达的彼岸。
清理抽屉,发现用报纸包着的数本笔记本,是年轻时类似日记、笔记之类的东西。把它们一本本撕了,再扔进垃圾箱。撕到最后,也没有耐心,大半页有字的,让它去了。真不怕有人捡去了看出什么。内心世界?如果你连自己的内心世界也不关心,谁还会对此有兴趣?没有时间来回顾内心的轨迹,检索内心世界也毫无价值感可言。今天已经是果了,已经怕简单得不够,入时随俗得不够。内心世界是一个太贵族、太奢侈的词。生存策略比内心世界有趣得多。
“最好的礼物是健康,最大的财富是知足。”——妙!知足自成一片天。心灵鸡汤的妥帖也就是因为它们将无奈哲学变成了宽容哲学。
这边,在苦思冥索;那边,闺密的短信发了过来。
“理想的生活?被死猪包围的人,还对自己提什么要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