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5月11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慈善意识与公益精神
海上画坛的优良传统
方翔
  近期,在海上画坛掀起一股慈善风:上海道明春拍中,安排了一场为芦山地震灾区义拍的环节,拍品大多来自于海派画家的创作,最终纷纷以高价成交;新民晚报倡导发起的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书画善会基金(上海书画善会),则成为了业界关注的焦点。综观中国近代史,海派书画家在赈灾帮困、救难济贫的慈善事业上,具有高度自觉的社会责任和关怀民间的大爱之心,成为了近代慈善史上重要的篇章。

  书画作赈兴于海上

  自开埠后,上海迅速成为“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并形成了以张子祥、任熊、任熏、胡公寿、任伯年、虚谷、蒲华、吴昌硕为代表的第一代海派书画家群体。这些画家的最大特点就是强烈的慈善意识和公益精神。有关资料显示,在当时《申报》的书画润格广告中,书画助赈广告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

  1909年,由海派书画家高邕、杨逸等人发起,吴昌硕参与创办的“豫园书画善会”,就是一个以书画义卖求助、慈善济世为主的组织,这也被认为是海派书画家第一个真正的书画慈善赈灾组织。该会的成立,标志着海派书画家的慈善活动已从民间自发活动演变为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有纲领的社会团体活动。相对严密的会员制组织形式、明细的章程、频繁的公开展览,几乎彻底颠覆了传统雅集的自由散漫,但这并不影响精神交流和书画艺术传承,而使这个组织更像一个现代的、民间自发的美术创作与慈善协会。在这种“得诸社会,还诸社会”的善举过程中,不仅扩大、推介了海派书画家的作品,还极大地获取了书画受众的好评和青睐,取得了双赢的社会效果。

  领军人物率先垂范

  海派书画家之所以积极参与慈善活动,与领军人物的率先垂范密不可分,而通过一系列慈善活动,也奠定了这些名家在中国书画领域的地位。任伯年、吴昌硕在慈善赈灾活动中,往往身先士卒。王一亭,更是成为海派书画慈善赈灾活动的一面旗帜。在他的亲自参与和领导下,豫园书画善会、题襟馆二大艺术盟会组织、实施了一系列极有社会影响与实际效果的书画慈善赈灾活动,成为上海乃至全国最著名的慈善赈灾家。

  海派书画家将艺术资源作为一种社会资源进行慈善公益活动时,不仅仅局限于赈灾济困,其领域是广泛的,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1938年抗战初起,海派书画家唐云、白蕉、邓散木、若瓢在上海大新公司(现上海第一百货公司)四楼举行了《杯水画展》,以救济难民、支持抗战,唤起人们的爱国热情,富有正义感和共济精神的上海市民纷纷订购,展品全部售完,有的还不断重画。

  当代海派继往开来

  在当代海派书画中,“得诸社会,还诸社会”的优良传统并未渐行渐远,以艺助赈帮困的慈善精神也在延续。

  芦山地震发生之后,其灾情和重建工作一直牵动着申城书画家的心。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陈翔表示,做慈善不是做秀,不能敷衍应酬,“既然是做善事,就要有诚意,爱心的基础是真心。我对于自己捐赠的作品质量一定是要负责的。”

  正在紧锣密鼓筹备拍卖的上海书画善会,更是值得社会关注和期许。   方翔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评论·专栏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中国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文娱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美术地图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B06版:海上名家/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
   第B12版:拍卖指南/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评价赵无极,需要冷静和客观
义拍中的炒作和捡漏
慈善意识与公益精神 海上画坛的优良传统
新民晚报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B04慈善意识与公益精神
海上画坛的优良传统
2013-05-11 2 2013年05月1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