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8: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5月11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山杉雨的收藏和书法
单国霖
■  青山杉雨书法《黒白相変》
■ 吴昌硕《墨梅图轴》
■ 杨维桢《張氏通波阡表卷》(局部)
■ 虚谷的《莳兰种竹图卷》局部)
  ◆ 单国霖

  汉韵和风——青山杉雨的收藏与书法作品展,4月20日—5月26日在上海博物馆二楼第二展厅展出。

  青山杉雨(1912-1993)是二十世纪日本书法界享有隆高声誉的杰出书法家和领袖人物。他在一九六一年就担任谦慎书道会首任理事长,一九六九年就任“日展”理事,之后历任参事、常务理事;一九八三年读卖书法会创立,任总务,历任评审、企划委员;一九八三年被选任为日本艺术院会员;一九八六年任日本书道教育会议副会长等。他创作的书法作品多次获得日本艺坛重要的奖项,同时他还在书法教育、研究等方面卓有业绩,曾任大东文化大学教授,培育人才,桃李满天下,并撰有《文字性灵》《明清书道图说》《书之真相》《为书法写的书》《吴昌硕的书与跋》《苏东坡谈余》等著作,是一位对日本书法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大师和导师。

  中国书法和日本书法有着久远的渊源关系。早在唐朝,中国书法墨迹就已流传到东瀛,之后历代有不少名家作品流传至彼岸,中国书法对日本书法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杉雨先生自幼就喜爱中国书法,早时学书法就从欧阳询、黄庭坚入手,后又心仪中国的文人书法和碑学书法,从中吸取营养,结合自己的审美理念,熔铸富有个性的书法风格,在书坛独树一帜,迸发异彩。他平生注意收集购藏中国古代的书法和绘画墨迹,藉以作为学习和研究的资料。他以敏锐的眼光,收藏了不少中国历代著名书画家的作品,藏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高雅的文化品位,成为日本颇有名气的中国书画收藏家。 

  杉雨先生并不将自家藏品视作一己之私,而怀着高尚无私的情怀,嘱咐夫人和嗣子在他逝世以后,将部分家藏中国书画珍品和自己的创作寄赠予东京国立博物馆,以供社会大众观摩和学习,今年正值青山杉雨逝世廿周年之际,东京国立博物馆、读卖新闻社、谦慎书道会和上海博物馆联袂在上海博物馆举办“汉韵和风——青山杉雨的收藏与书法作品展”,其中遴选了青山杉雨先生收藏的中国书法作品二十件、绘画作品二十件,先生本人书迹四十二件。 

  本次展览展示中国自元至清的书法作品二十件,其中最早的元代杨维桢《草书张氏通波阡表卷》。杨维桢是元末著名文士,曾一度为官,为人耿直,后隐入江湖,荡迹于浙西、吴中一带,晚年徙居松江,经常与东南才俊之士聚会饮酒赋诗。他善诗文,尤工乐府体,名重当时,人称“铁崖体”,为元末东南诗坛领袖。他的书法能脱去当时风靡一时的赵孟頫书体的影响,行草书近师康里子山,远法汉晋张芝、索靖的章草。《草书张氏通波阡表卷》即是他师法章草的代表作,作于至正乙巳(1365),杨氏时年七十岁。此作笔画多挑擢波磔,系学古章草,笔致劲健,较之元初亦擅章草的赵孟 頫作品来,脱去秀润、婉约,而有拙拗、冷峭的力度,体现他狷直的个性。杨维桢为元代野逸书风的代表,杉雨珍藏其书迹,亦反映他对纵逸书风的青睐,这是与他书法追求豪放纵逸的审美气格相契合的。 

  杉雨先生于明末清初的奇谲书风颇为倾心,在他藏品中就收集了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王铎、傅山等个性派名家的代表作。如张瑞图的《草书五律诗轴》,结体取法钟繇,偏于扁平,取横向动态,行笔方峻,折笔峭利,与历代草书家图转取纵势的书风迥然不同;章法上行距疏空,字距紧密,产生一种疏密对比强烈的奇纵势态,风骨劲迈,为明末奇崛书风的首行者。黄道周《草书七绝诗轴》,结体取法钟繇和王羲之,欹侧扁平,行笔多用转折,并将刚健用笔与图转浑和结合起来,不像张瑞图那样一味劲峭,而能在遒媚中寓拗崛之气势,自成一家风格。倪元璐《行书七绝诗轴》,作者书法主攻苏东坡,兼学王羲之,此件大幅立轴,在总体章法上与张瑞图颇为同调,行距疏空,字距茂密,显示了同一时代的书法特征,此幅书法结体奇险多变,聚散开合,形姿生态,用笔苍劲浑厚,时有枯涩之笔,于恣肆中蕴含骨力,显现出他独特的创造精神。

  杉雨先生特别喜爱清代碑学派书家的作品,收藏也颇为丰富。清中期碑学兴起,碑学家多以秦汉、魏晋南北朝碑碣的文字为临习对象,故而篆体、隶体书法盛行。这些书家即使写楷、行书,也将篆隶书体的结体和用笔方法参入,形成有浓厚金石气息的书法风格。例如乾隆年间的金农,为书画家和篆刻家,书法悉心学习《夏承碑》和《西狱华山庙碑》,结体方扁匀称,用笔圆厚。晚年又取《天发神谶碑》凝重的结体和方折的笔致,自创一种横书宽厚、竖笔瘦削、撇捺细长的书体,隶楷相参,称为“漆书”,气格沉雄古厚,体现了他力图用汉隶来改造楷书的创新意图,在当时别开生面。《楷书九老图记轴》便是他漆书的典型创作。此外,伊秉绶以隶书成就最为卓著,被誉为“集分书之成”,他的隶书植根汉隶,并吸收汉、魏、朝朝碑刻,融篆入隶,创立新格。试看他的《隶书七言联》,方正丰满,形体稳健而又活泼;其用笔一改习见隶书的挑趯波磔,而以劲直之直线、弧线、图点出之,转笔圆婉如篆书,起收笔带方折,有似汉魏摩崖石刻之刀法。他的隶书脱出了纯学东汉的路子,将篆书和魏碑的形体、笔法参合入隶,强化其拙朴浑雄的金石气息。吴熙载为碑学理论家包世臣弟子,其篆书直追包氏之师邓石如,结体瘦长疏朗,行笔稳健流畅,有秀雅灵动之趣。

  杉雨先生收藏的明清绘画作品亦颇为可观,其中不乏名家之作。展品中集中一批篆刻家的绘画创作,如黄易、奚罔、陈鸿寿、赵之琛等人,篆刻家操笔丹青是这一时期的风尚。黄易的《疏林山水图轴》,自谓“凝云林之意”,只是布局之清疏似之,而笔法却近乎王蒙的繁密屈动,是取倪、王两家的仿古之作。奚罔、陈鸿寿、赵之琛等人的花卉画,都具有笔致简洁明快、设色轻淡浑融的特点,这反映了嘉庆、道光年间,花鸟画领域南田画派和新罗画风依然流播不绝的风气。 

  清代末期海上画派的作品为数不少,其中虚谷的《莳兰种竹图卷》是难得的山水画佳作,朱偁的《花鸟图册》体现了他笔法劲峭爽利、色彩清丽明洁的特点;任颐的《荷花蜻蜓图扇页》,虽是小品,然勾勒精细劲拔,设色轻淡,是他四十三岁时师法陈洪绶笔意的精心之作。海上金石派画家赵之谦的《仿朱耷枇杷图轴》,笔力之浑厚、水墨挥丽之酣畅,透出他金石书法的力度。吴昌硕为晚清书法、篆刻、绘画三艺俱精的大师,展览展出他《离菊图轴》《牡丹图轴》《墨梅图轴》三幅作品,分别作于四十六岁、五十二岁和八十二岁,从中可以看到他绘画艺术演变发展的轨迹,认识他以篆法和刻印刀法入画,逐步形成豪放、雄健、气势磅礴大写意花卉画新风格的艺术特征。齐白石是继吴昌硕之后的写意画大家,从他的《南瓜图轴》中,可观赏他造型简练质朴、笔墨雄健纵肆的艺术特色。

  斯人已逝,先生的收藏和创作余声将久久地流泽后世。 (作者为上海博物馆研究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评论·专栏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中国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文娱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美术地图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B06版:海上名家/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
   第B12版:拍卖指南/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青山杉雨的收藏和书法
广告
新民晚报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B08青山杉雨的收藏和书法 2013-05-11 2 2013年05月1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