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1: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5月11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化的视觉维度
唐心韵
■ 祈愿
■ 藏族奶奶
■ 塔吉克女孩
■ 牧马女孩
■ 藏族阿爸
■ 祖孙俩
■ 昆仑山下的居民
■ 印度集市上的农夫
■ 神庙守候人
■ 集市上的农夫
  ◆ 唐心韵 文/摄

  无论何时何地按下快门,我都会想起刘易斯·海因曾这样谈论摄影:“曾经——让现在和未来与过去保持联系的人类文件。”

  十月的帕米尔高原,当晨光照在塔吉克乡村小院,高挑秀丽的塔吉克族女孩在光影下轻轻回眸,我用快门将这一刻迅速定格,在苍茫的昆仑山下,她的善意微笑,她执鞭牧牛的背影,都浓缩于这些片刻里。

  光阴带来多少瞬间,就有多少种美。有时宁静,有时充满张力,在不同文化谱系的作用下形成不同的自然愿望。印度普什卡的农夫们身着传统服饰麇集在骆驼市场,在黄昏薄暮中完成一天的劳绩,在阿杰梅尔清真寺,朝觐的印度妇女被人群簇拥,流露出安详的神色,这些渐行渐远的场景,这些古老又庄重的信仰,使得日常生活带有仪式感,人物有时仿佛圣像——没有这些瞬间,便没有人的光彩。

  人文摄影是一种自然美学,它的核心是人,因此要求摄影人用镜头捕捉按照人们希望显现或必须显现的状态。当信仰、自然、自我三者构成一幅闳阔深美的的画面,其厚重的历史感总能引发无限震撼。对人文摄影来说,视觉艺术是文化的外化,无论是前期拍摄还是后期制作,遴选有效视觉元素,对文化内涵的阐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印度文化提倡梵我同一,光线、建筑、河流、动植物神秘交织、万物互契,体现为人与自然平等相处;甘南藏区虔信藏传佛教,于是敬畏谦卑、隐忍朴素的生存信念,在开阔的原野和静穆的朝圣者那里,则形成另一种惊心动魄的镜像;在埃及,古老文明与宗教流变产生的冲突,历史与现代的微妙联系,巨大的神庙圆柱与身着长袍的人物之间形成的反差,就像在大卫·罗伯兹的画里看到的那样。

  这些视觉元素遵循的法则,同样体现在色彩方面。除了前期拍摄对光影、色彩的把握,在后期处理过程中,分析主体的形象特点和精神面貌,是我的主要功课,特别是参考不同题材的人文绘画作品,学习画家如何运用暖色与冷色、谐色与补色表现对象,非常有助于后期对全局色调的理解,建立主体与世界的丰富联系。

  玛格南著名摄影师史蒂夫`麦凯瑞说:“我的大部分照片都是围绕着人的。我寻找着不设防的时刻,捕捉最基本的精神,经历就刻在了人的脸上。我试着去展现一个人之所以成为这个人的那些东西。”

  我想,人文摄影的价值在于,它能提供一种多样化生命维度,从不同的文化中获得自身的深度和美感。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评论·专栏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中国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文娱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美术地图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B06版:海上名家/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
   第B12版:拍卖指南/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文化的视觉维度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B11文化的视觉维度 2013-05-11 2 2013年05月1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