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篷接生“幸福娃”
2008年5月16日16时10分,八五医院医疗队接收了一位高龄孕妇——45岁的杨启菊,她患有妊娠高血压,身体虚弱,需立即剖腹产。仅用10分钟,医疗队就完成了术前紧急消毒等各项准备工作。17时12分,婴儿降生了。张贵昌含泪说:“上海军医救了我儿子,我要给儿子取名‘张弘扬’,让他把解放军一心为民的精神弘扬下去。”
住在野战帐篷里的六天六夜里,17名女医护人员对小弘扬关爱备至:没有静养区域,她们专门在病区帐篷里划出母婴病区,拿迷彩布当隔帘;孩子出黄疸影响喝奶,她们就轮流24小时值班,每1小时喂一次奶。
出院20多天后,听说小弘扬一家还和别人挤一个帐篷住,她们送去一顶军用帐篷,为“幸福娃”搭起一个幸福的家。
医疗队撤离后的5年来,17位“兵妈妈”始终惦记着这个在地震中出生的“坚强生命”。
妇产科护士长王艳常发短信询问小弘扬的成长情况,传授科学喂养方法;每逢节假日,“兵妈妈”们都会集体为小弘扬寄钱寄物,识字卡片、益智玩具、新书包……最淳朴的爱,换来的是最淳朴的回报。
寄送鞋垫表感恩
2009年1月6日,“兵妈妈”们第一次收到小弘扬母亲寄来的手工缝制鞋垫,绣着“恩重如山”字样,至今已收到13双;每年的八一、春节,都会接到小弘扬一家的电话,小弘扬说的第一句话、唱的第一首歌、背的第一首诗,都成为“兵妈妈”们的温暖记忆。
沐浴着爱的雨露,小弘扬一天天长大,这几年,他成天缠着父母问这问那,闹着要去上海看望“兵妈妈”。为给儿子圆梦,这一次,张贵昌夫妻买了赶赴黄浦江畔的车票,随即拨通了“兵妈妈”的电话。
昨天下午,当列车缓缓驶进上海站,小弘扬第一个挤到车门前,拼命伸着脖子往外瞧。车门一打开,“兵妈妈”们争相拥抱小弘扬,笑着闹着问候着。
杨启菊眼睛不好,但还是赶制了10双手缝鞋垫,一针一线饱含“感恩的心”。小弘扬送给上海妈妈们的礼物也很特别:采自家乡的漂亮野花。尽管经过22个小时长途旅行,到了上海花已蔫了,但“兵妈妈”们还是被小家伙这份心意所打动。
本报记者 江跃中 通讯员 高洁 孙燕 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