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谱,是专门辑录印章的书籍,最早出现在北宋。世称的宋代《宣和印谱》虽名声显赫,据笔者考证,其实是明代好事者臆造出来的一部子虚乌有的伪书,杨克一的《集古印格》才是此类印谱的滥觞。宋人好古敏求,对秦汉印章收藏和汇辑被归入金石学古器物里,多以“考其制、订其文”为目的。彼时古玺印实物难求,故而印谱皆采用勾摹印文,或继而雕版印制成册,依样画葫芦地翻刻在枣梨木上,当然是画虎成犬,字讹神丧,不忍释读。这延续了五六百年的尴尬直至明代隆庆年间才被顾从德和罗王常所突破,他们一反故常,以秦汉原印钤成《顾氏集古印谱》,且是厚厚的六卷,把高妙精湛的古玺印本来真面,毫发必显地奉献给了晚明之际渴求周秦两汉优秀传统的印苑,自此,在其创导下,藏家、印人集印成谱也成为了一种时髦的风尚。
顾从德(1519-1587),字汝修,上海人,世居肇家浜南。顾从德之父顾定芳为太医院御医,博雅好古,喜爱收藏历代名迹、器物。经顾定芳及其子孙辈顾从礼、顾从德、顾从义、顾天锡等数十年来不遗余力的搜购,庋藏的商周彝鼎、法书名画、金玉印章等达数千件。物常聚于所好,也每被所好拖累,顾家先后遭遇倭乱和权贵者的觊觎。顾从德深谙世事无常、聚散有数的道理,便以家藏及少量友好所蓄古印,由鉴赏家罗王常精选出古玉印一百五十余方,铜印一千六百余方,取上佳朱砂印泥,钤于素楮,毕数年之功,在隆庆壬申年(1572)钤成《集古印谱》(图1)共二十部,是印学史上以秦汉印章原钤印谱的开山之作。这套售价十两白银,相当于当时20石(3776斤)大米的金贵印谱,一经面世居然被抢购一空。
神奇的《顾氏集古印谱》受到文人的追捧绝非偶然,它拨云日开,准确、精美地再现了秦汉印章的本来面目和精湛艺术魅力。顾氏原钤本确立了篆刻师法秦汉传统典范的理念,使得元人赵孟頫、吾丘衍竭力倡导的“印宗汉魏”艺术主张,有了可资比照的真实范本,顾从德“庶后之人,尚得亲见古人典型,神迹所寄,心画所传,无殊耳提面命也已”的良好愿望也得以实现。
《顾氏集古印谱》成谱之际,适逢文彭灯光冻的发现,可谓天赐良缘,他们为明代篆刻流派艺术决堤般的勃兴提供了物质、精神上的双重保障。然原钤古玺印谱制作之难远非今人可以想象,耗时耗材耗力,且古印入土上千年,印面斑剥,铜质锈蚀疏松,更易损伤原印,本不能大批量出品,“无以广同好”,二十部《顾氏集古印谱》当然是聊胜于无,所以在三年后(1575年),顾从德、罗王常在原钤本基础上,增补古玉、铜印达三千余方,用枣木版翻摹成《印薮》(图2)六卷,大量印制。《印薮》挟原钤本之盛名化身千万,风行天下,形成了“家至户到手一编”的盛况。顾从德设计的独特版本形式,也成为日后古印谱编辑的标准体例而被长期效仿。
《顾氏集古印谱》原钤六册足本历经岁月磨蚀,硕果仅存的一部尚秘藏于上海,弥足珍贵。同样作为上海本邑文士的顾从德为流派篆刻的崛起所做的不朽贡献,也足令我等上海人引以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