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旷达的“田园春色”画得很有腔调,一半是文人画的抒情,一半有着北方山水的宽宏。入选了“2012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又获优秀奖。这样,作者的成才就成了一个话题。
上海的老一辈画家有的出身名门,丹青之后早识笔墨,有良好的素养。还有一些是专门家,在专业单位供职,这使他们得天独厚地如看竞技运动一样,买得一张台前的票。倪旷达等一辈不同,出身普通的家庭,自己又是一家工厂的工人,因为要上班,搞艺术就成了业余了。事情就是这样,在上海你有进取心,很可能通过拜师自学成才。八十年代初,倪旷达进入了上海中国画院的高研班,那时的指导先生是胡若思。
倪旷达的山水画所以能在日后的道路上迅速发展,而且与上海的山水画拉开了距离,与师承好老师是分不开的。胡若思性爽骨朗,传统功力极好。倪旷达在与师学习的过程中努力练就笔力,因为你是业余的,你没有笔力别人会瞧不起你。而作为普通人,倪旷达的从艺氛围又很静,没人来捧你,这种静静的氛围滋养画家的心灵,使其能把握中国画的传统精髓。胡若思先生很是欣赏倪旷达的这种精神,也格外地教了他几招。倪旷达就是凭着这种坚毅的精神,上手画大幅作品,因为在那时中国画还没有像今日一上手就如墙板那么大的。
倪旷达与吴昌硕同乡,这使倪旷达仰慕与进取并举。江南虽是柔美,倪旷达却能跳出这种单纯的柔美。在深入江南的田园之中,用现代的概念把菜畦、小院往大风光做去。用倪旷达的话讲:“江浙的菜畦一块一块延伸也很有气派”。而其师胡若思曾在戏剧学院当教授,长于色彩烘染。加上这几年倪旷达成了职业画家,有时间将南北宗认认真真研究一番,这样倪旷达画山水就往学问中去了。上海一些出身普通人家的画家,研究绘画的方法很有一番放眼与融合,因而事半功倍,与时俱进。方法对了,笔下进步就快。倪旷达在朵云轩开个展,为了个展要集中画大量的作品,创作的作品又不能相同,一个个展下来,创作能力提升了一大步。
所以,从倪旷达的成才过程说明,上海绘画的整个面貌就是现代而丰富,只要学习路子对,完全可以自学成才,而且出成就。倪旷达的这幅《田园春色》,菜畦无限伸展,壮实富丽,树木更是一杆矗立,画面纵横展开,爽直宏达,苍翠而伟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