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炎萍的眼睛湿润了,19年的时光在她脑海里快速闪过。
收到“求救信”
1994年底,时任虹口区新港街道办事处主任的王炎萍收到了一封群众来信。“街道王主任:您好!我是虹镇老街一个瘫痪在床的病人,被生活所迫,出于无奈动笔给您写信。恳请您在万忙之中关心一下我单位老板欠薪事宜。我已经三个月没有领到生活费了,现在连吃饭都成了问题,真是生不如死……”
这是徐亚林第一次写给王炎萍的信。当时的他已重病在床5年。徐亚林没想到,信寄出去的第三天,单位就派人送来了拖欠的薪金。王炎萍在回信中写道:“您的情况我不知道,是我的失职和过错……以后有任何问题和困难,您都可以找我……”
送来新被褥
王炎萍至今还记得第一次见到徐亚林的情景。穿过弯弯曲曲、窄得只能侧身而过的弄堂,推开虹镇老街296弄428号乙后门,一股霉臭味扑鼻而来。这是一个10平方米左右的小屋,家徒四壁,一个骨瘦如柴的病人躺在一张破旧单薄的木板床上,身上盖着薄薄的旧棉被……
王炎萍的心被揪紧了。她以最快速度为徐亚林送来了崭新的被子、被褥和必需的生活用品。
19年来,王炎萍从街道到区科委再到区侨联,无论在基层还是在机关,她对徐亚林的关爱从未间断。至今,徐亚林家里所有的床上用品都是王炎萍送的。她还跟区残联、区总工会的领导一起做工作,帮助徐亚林解决了医疗、生活保障等问题。
开始新生活
认识王炎萍后,徐亚林发誓一定要站起来。他开始刻苦锻炼。1995年,他站了起来;1996年,他能拄着拐杖走到门口;1998年,他走到了马路上;2000年,他走到了200米外的和平公园……他的体重也从70多斤慢慢恢复到130斤。
2007年,徐亚林认识了钟点工倪进秀,想与她结婚,但他的哥哥姐姐们都极力反对。徐亚林便向王大姐倾诉。王大姐耐心地帮他分析利弊,鼓励他勇敢追求自己的幸福。2008年,徐亚林和倪进秀如愿结为夫妻。王炎萍在第一时间送来贺礼。
通讯员 黄丽飞 周金瑞 本报记者 江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