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底,韩国总统朴槿惠对中国展开“心信之旅”,刮起一股“朴槿惠style”的旋风。两国签订了《中韩面向未来联合声明》、《充实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行动计划》,标志着双边关系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中韩关系的一大亮点就是两国经贸合作,建交虽然只有21年,但是取得成绩却是突飞猛进、举世瞩目。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两国地理相近、文化相通的天然优势;两国政府高度重视、相互配合的良好氛围;两国产业结构和资源要素互补的持续动力;两国官方民间、中央地区多层次磋商机制的完善框架等。
以朴总统的这次访华为契机,中韩经贸关系已逐步显现出五大变化趋势。
从63亿到3000亿
1992年中韩建交时双边贸易额只有63亿美元,2012年一举创下2563.3亿美元的历史新高,距2015年实现3000亿美元的目标只有一步之遥。两国贸易额的年均增幅为21.7%,远高于同期中美、中日贸易的增幅。现在中国稳居韩国的“四个第一”,即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最大的出口市场、最大的进口来源国和最大的投资目的地,而韩国也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市场、第二大进口来源国和第四大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国。
从摩擦到协调
中韩经贸关系并不只是单纯地追求数字简单的叠加,更加注重经贸关系的实质和可持续性。过去,中国低廉的劳动力、庞大的内需市场与韩国的资本、技术相结合,两国在电子、钢铁、汽车、造船、纺织等领域的合作互利共赢。今天,由于国内外市场需求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变化,传统市场日趋饱和,中韩的竞争和摩擦也在增加。两国已经开始适时协调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经贸合作结构,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诸如金融、信息、医疗、旅游、电子商务等产业通力合作,通过加强技术融合,提高产品附加值,力争使经贸合作取得新成果。
从生意伙伴到知心朋友
中韩经贸曾发生过“大蒜战”、韩资企业“非正常撤离”事件等,有人认为韩国只顾在中国挣钱,对中美采取的是“两元结构”,即经济上靠中国,在外交安保上却倒向美国,强化美韩军事同盟。
朴槿惠总统此次在参加中韩商务合作论坛时,用中文说到“先做朋友,后做生意”,得到了在场中韩企业家的广泛认同。正如“心信之旅”所蕴含的“真诚沟通和增进互信”,韩国希望以真心真意来打动中国,在经贸上实现中韩共赢。
从沿海到中西部
朴槿惠总统这次出乎意料地去西安看兵马俑,其缘由众说纷纭。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是,朴总统参观的三星西安芯片厂是韩国三星电子准备投入70亿美元的项目,刷新了外国企业对华投资规模的纪录。
陪同朴槿惠一起访华的经济使节团中有韩国四大主要经济团体会长,现代、LG、乐天等大企业领袖,还有中小企业的负责人,他们都一致认为要进一步拓展中国市场。西安之行折射出韩国希望把目光从中国沿海投向内陆,分享中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发展红利,也为今后以西安为据点,在进军中亚及欧洲中占得先机。
从双边经贸到FTA
韩国已经与美国和欧盟都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FTA),而与中国的谈判却一波三折,进展不大。
可喜的是,此次两国明确了中韩FTA“实质性自由化、广泛领域的高水平、全面的自由贸易协定”的目标。按计划,今年年内将完成第一阶段的“基本方针”谈判,转入第二阶段的减让谈判。
今后,中韩两国还将进一步加强经贸合作,当我们的“中国梦”和朴槿惠总统“国民幸福时代”的“韩国梦”交织在一起,从“韩流”到“汉风”,从政冷经热到政经双热,中韩两国的联系更加紧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