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期《经济学人》刊发了一篇题为《修补匠即将退出》的文章,分析近来的美国货币政策。
上周二,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猛增至超过2.3%,原因在于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宣布美联储将在今年晚些时候“逐步压缩”(tapering)债券购买规模。事实上,自从2008年12月以来,出于刺激经济的考虑,美联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复杂的“非常规政策”。但另一方面,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上周宣布将继续每月投入850亿美元购买包括美国国债在内的债券,同时承诺维持接近于零的短期利率。
伯南克对此的解释是压缩的幅度将与经济形势紧密挂钩。如果失业率继续下降并且通胀预期稳定,则今年晚些时候美联储将开始分阶段减少购买债券。如果一切进展顺利,2014年年中将完全停止购买。
事实上,美联储正在努力。上周它将本轮的资产购买与经济目标的实现挂钩,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只看重一个具体的数据或者一项计划的规模。美联储宣布将继续实施量化宽松政策,直到劳动力市场的前景出现“实质性”(substantially)改善。伯南克在记者会上澄清了“实质性”的含义:失业率下降到7%左右。
然而,目前市场尚不能确定美联储如何平衡失业率与其他经济目标之间的关系。其中一个就是通货膨胀。按照美联储计算通胀的口径,4月份的物价年化增长率仅为0.7%(扣除食品和能源因素之后为1.05%)。美联储的预测显示,通胀率不可能很快达到2%的上限。如此之低的通胀率暗示,美联储仍有刺激经济的操作空间。并且他们还可以令人信服地为新一轮量化宽松寻找理由,那就是对抗通缩。
货币政策委员会的部分成员警告说,量化宽松和低利率会导致金融风险。美联储19名决策者中的一小部分鹰派人士希望尽快结束债券购买计划。他们指出,债券购买计划是危险的冒险行为,会导致美联储“资产配置不当”(asset misallocation)。伯南克最近在谈到量化宽松时也承认,他最大的担心不是通胀而是“金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