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住在上海市松江社会福利院,我去看她时,不止一次见到她在看一张两面打印的纸,有时还在上面勾划,原来这是一周的菜单。每到填单日,由护理员发给大家勾选,收起将各人的选择输入电脑后,再发回给老人。
菜单发回来,这是很贴心的。年纪大了,什么状况都可能发生:开饭时会捉摸,我定的是这个菜吗;有时使劲想,也想不起明天定的什么;邻桌老人的菜蛮好的,以后我也来一份;家属来探望时问起伙食,怎样方便地回答,等等,发回来的菜单就起大作用了。
好,我们来晒一下。早餐不详说,水煮鸡蛋、馒头包子、油条糖糕、粽子蛋糕,应有尽有。而午餐和晚餐,至少各8种选择,其中许多菜还都是两种以上食材的搭配。单说粥,就有肉糜、鸡肉、虾肉、菜泥、胡萝卜、冬瓜、皮蛋、血糯、玉米、什锦,多种搭配;还有菜肉馄饨(4角一只)、炒面炒米线、肉糜酱油菜饭。
荤菜举例,有蒸酱油鸭、红烧黄豆猪肉、毛豆淡腌鱼(均4元以下)、银鱼炒蛋(8元)、蒜仔鳝筒(18元);蔬菜有雪菜麻糊、豆瓣酥、炒老黄瓜、榨菜茭白、紫角叶(均2元以下)。妈妈特别夸赞的,则有3元8的酱鸭腿、5元5的东坡肉,都是烧得酥烂,值得“订几份带回家”(菜是可以外带的,预定即可)。
不少菜名的边上打着小三角,那是糖尿病人饮食。还有特别的,是菜单上印着编制人的姓名,想必是大师傅,或是管理员,署个名既宣示了“知识产权”,也保证菜品会如实送上,不会像大酒店那样,费神点了一通,来个小姐笑嘻嘻地说“不好意思”,“这个真没有”。
说起大酒店,菜单五花八门,但不管做得像奏折、账本,还是像屏风、折扇,都是为了使食客们嘴吃得畅快,钱花得潇洒;而这福利院的菜单,A4纸一张,只为老人吃得丰富、健康、舒服、节俭,精心编制,还发回备查,真是贴心到家。
用过的菜单,后来发现竟是探望者吞吞吐吐想索要的。妈妈积攒着,隔段时间分给我们兄弟姐妹,用她的话说,在家想不出烧什么菜时,可以参考参考。厨艺不差的我,还真的按单烧过几道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