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导演纷纷来华
德国导演罗兰·艾默里奇因《后天》《2012》而在中国有着很高知名度,他趁着新片《惊天危机》上映期间来到北京,一边参与宣传,一边主动寻找合作的可能性,他甚至面对媒体“抛出绣球”:“非常希望能被邀请来华拍片。”虽然这几天北京烈日炎炎,但法国导演查理·德莫顶着酷暑,在怀柔影视基地拍摄恒大影视公司出品的电影《画框里的女人》。该片影以法国画家王致诚为皇后画肖像画为主线,再现清王朝权力斗争及情感纠葛的众生相,并邀请了范冰冰出演乾隆帝的皇后乌喇那拉氏。记者获悉,接下来9月份,由好莱坞大导演尼克·鲍威尔执导、尼古拉斯·凯奇主演的《最后的战争》也要在中国开机;10月,迈克尔·贝的《变形金刚4》来华拍摄;二届戛纳金棕榈得主比利·奥古斯特将去杭州拍《一统江山》;吕克·贝松与中国基美影业合作的《玩命速递4》要来上海取景……
讨好手段未必奏效
去年,好莱坞进口片在中国电影市场提高了份额,年度总票房超过国产电影,这让不少好莱坞电影人为之兴奋。不过,今年第一季度以及4月初国产电影的强势让美国电影人感到失落,美国知名娱乐杂志《好莱坞报道者》指出,从今年第一季度开始,《人再囧途之泰囧》《西游降魔篇》《北京遇上西雅图》《致青春》等华语电影接连刷新中国的票房纪录,为此,不少正在拍摄中的好莱坞大片利用来华取景作为“讨好”中国观众的手段,以求在电影的中国市场蛋糕中分得更大的份额。但对此,不少海外媒体提出质疑,认为“讨好手段”未必奏效,“为了赢中国这个市场,如今好莱坞可以改写剧本、重塑人物形象、到中国拍摄、甚至重用中国演员。”英国《独立报》表示,这些策略能否奏效还很难说,“以日本市场为例,好莱坞也曾经用这些手段进驻日本影市,但从2008年起,日本本土电影的票房比例就超越了海外影片,好莱坞在日本的影响力日渐削弱。”
综合国力增强结果
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全国电影总票房达到131.15亿元,较2010年增长28.93%;2012年,全国总票房达到170.73亿元,同比增长30.18%。毫无疑问,中国已经步入世界电影大国之列。上海影视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姚克明认为,好莱坞利用中国元素主动向中国示好,除了想在日益壮大的电影市场中分一杯羹之外,从更深层次的原因来说,与中国的综合国力以及国际地位的提升密不可分,他认为这股“讨好风”还将持续下去。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教授葛颖认为,好莱坞愿意低头,用中国元素来迎合中国观众的爱好、习惯,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中国强大了,中国人有钱了”,他同时指出,虽然中国元素在一定程度上能对票房产生影响,但没有人敢说这是决定性因素,“其实对更多的观众来说,他们还是冲着好莱坞先进的制作技术、流畅精美的画面和刺激的情节进影院的。”
本报记者 张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