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一版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徐汇区中心医院义工服务站有一个胖胖的90后白领,还有一个“蒋舒文团队”——~~~7月21日,徐汇区中心医院的大厅内特别热闹——医院义工服务站“蒋舒文团队”正式揭牌了,这可是上海市卫生系统第一个以志愿者姓名命名的团队。
徐汇区中心医院义工服务站有一个胖胖的90后白领,还有一个“蒋舒文团队”——~~~7月21日,徐汇区中心医院的大厅内特别热闹——医院义工服务站“蒋舒文团队”正式揭牌了,这可是上海市卫生系统第一个以志愿者姓名命名的团队。
徐汇区中心医院义工服务站有一个胖胖的90后白领,还有一个“蒋舒文团队”——~~~7月21日,徐汇区中心医院的大厅内特别热闹——医院义工服务站“蒋舒文团队”正式揭牌了,这可是上海市卫生系统第一个以志愿者姓名命名的团队。
徐汇区中心医院义工服务站有一个胖胖的90后白领,还有一个“蒋舒文团队”——~~~7月21日,徐汇区中心医院的大厅内特别热闹——医院义工服务站“蒋舒文团队”正式揭牌了,这可是上海市卫生系统第一个以志愿者姓名命名的团队。
徐汇区中心医院义工服务站有一个胖胖的90后白领,还有一个“蒋舒文团队”——~~~7月21日,徐汇区中心医院的大厅内特别热闹——医院义工服务站“蒋舒文团队”正式揭牌了,这可是上海市卫生系统第一个以志愿者姓名命名的团队。
     
2013年08月04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徐汇区中心医院义工服务站有一个胖胖的90后白领,还有一个“蒋舒文团队”——
她和她的小伙伴让病房充满笑声
7月21日,徐汇区中心医院的大厅内特别热闹——医院义工服务站“蒋舒文团队”正式揭牌了,这可是上海市卫生系统第一个以志愿者姓名命名的团队。
曹文清
■ 蒋舒文和志愿者团队在徐汇区中心医院做义工 本报记者 陈意俊 摄
  本报记者 曹文清

  蒋舒文是谁?很多人并不知道。但在徐汇区中心医院的病房里,这个胖胖的90后女孩,却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4年来,蒋舒文和她的伙伴们,无数次走进病房,给病友们送去快乐。7月下旬的那一周,蒋舒文刚刚度过她23岁的生日。90后的她,是一家外企的会计,也是一位热心的“白领义工”。从一个平常内向的女孩,到一名“全国优秀志愿者”,蒋舒文说,做义工不仅给了她奉献爱的机会,也让她在走向社会的路上体会到了善良与温暖。

  想学会与人打交道 第一次要妈妈陪

  上周六,记者走进徐汇区中心医院社工部,只见20多位义工正在忙着串台词、理道具。原来下午他们要在病房里为病友们组织活动,他们精心排练了歌曲、小品等节目,为此已经忙活了好几周。而在21楼的康复病房内,病友们也早就在翘首以盼。听说义工们要来搞小组活动,其他楼层的病人也闻讯而来,不一会儿空地上就挤满了病人和家属。

  “小蒋,你来啦,今天表演什么节目啊?”“小蒋,你下一次啥时候到我们病房来啊。”一看到蒋舒文,病友们脸上都笑眯眯的。康复病房中的病友以老年人为主,大多患有脑梗、脑卒中等疾病,肢体行动不便,但当他们看到小蒋时,几乎每个人都扬起手和她打招呼。而蒋舒文也蹲下身子,嘘寒问暖。

  很难想象,眼前这个平凡而腼腆的女孩会是病房里的“明星”。她看起来总是安安静静的,说起话来也是轻声细语的。她告诉记者,自己第一次到医院参加服务,还要妈妈陪在身边呢。“小蒋在这里服务了4年,她的成长我们都看在眼里。别瞧她内向,做起义工来特别称职。”徐汇区中心医院社工部主任许廉说。

  大二那年夏天,为了让暑假过得充实,蒋舒文想到在网上寻找招募志愿者的信息。父母也很支持她的决定,他们希望内向的女儿能通过志愿服务学习与人打交道。最初,蒋舒文的工作是门诊导医,站在电梯口解答患者的问题,面对来来往往的陌生人,她有些胆怯。为了能流利地回答询问,她将整幢大楼上上下下跑了个遍,直至每个科室的位置都烂熟于胸。有了充分的准备,蒋舒文逐渐克服了心中的恐惧,

  想走进陌生人的心 也曾吃过闭门羹

  第一次走进病房的情形,蒋舒文至今记忆犹新,那是2010年的春节,义工们打算组织一次活动。小蒋一边帮忙策划,一边和另外3名义工排练了一段朗诵。演出结束,现场响起了一片掌声,病友们都恋恋不舍。“什么时候再组织活动,一定要通知我们!”那天的经历让她明白,其实病人们有时很孤单,只要有人陪他们说说话就会很开心。自那以后,她便常常到康复病房及老年病房探望住院的病友,和他们聊天,陪他们解闷。

  然而,要走进陌生人的内心并不容易,小蒋不是没有吃过闭门羹。前几年,病房里来了一位30多岁的病人小朱,正当壮年却突遭重病,他封闭了自己的内心,甚至一度想自杀。任凭义工们如何劝慰,他都报以冷言冷语,甚至怀疑他们“有啥不可告人的目的”。还在读大学的蒋舒文不愿放弃,只要一有空就来陪他谈心,还邀请他参加小组活动,其乐融融的氛围让小朱慢慢卸下了沉重的心理包袱。逐渐恢复后,出于对义工们的感激,小朱也报名参加了义工队。

  “大部分新病人最初都对义工们抱着戒心,刚刚住进陌生的病房,难免感到压抑。”蒋舒文说,最初的几次探访,她并不会殷勤地和病友们大聊特聊,而是先关心他们的康复情况,鼓励他们一点点进步。久而久之,大家都开始信任这个心怀善意的女孩,慢慢开朗了起来。但他们或许不知道,为了能让病人对康复有信心,蒋舒文背地里花了许多时间学习着与复健有关的知识,已经成了半个专家。

  想为病友化解伤痛 发现他们很可爱

  “不要以为病房是个沉闷的地方,当你真正和病人们打交道之后,会发现他们都很可爱。”蒋舒文说,病友中有不少是文艺爱好者,陪着他们一起唱唱歌,自己也得到了陶冶;还有一些老军人喜欢拉着她讲自己当年的故事,听到当中精彩的地方她也常常入神。久而久之,许多病人都成了她的“忘年交”。

  “其实和病人相处并不难,也不需要什么好口才,关键是耐心,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家人来关怀。”小蒋说。事实上,许多病人也早就把小蒋当成了自己的孙女。

  小组活动上,87岁的林老伯上台为病友们唱一曲《走进新时代》,小蒋蹲在轮椅边一边打拍子,一边陪着老人把歌唱完。一曲终了,老人开心地举起了双手,脸上露出了孩子般的笑容。林老伯的女儿站在一旁,泪水湿润了眼眶。“我老爸特别爱唱歌,自己有一本歌谱,虽然生病后嗓音大不如前,但他总喜欢拉着别人听他唱。小蒋和义工们一点都不嫌烦,还陪着他一首首地唱。”林老伯的女儿说,自己是独生女,上有老下有小,没法时时陪在父亲身边,想到老人独自躺在医院里她常觉心酸,多亏有小蒋和义工们。“有一次我看到小蒋在喂我老爸喝酸奶,我心里的感动真是难以言喻。”病人的家属们都说,自从有了这群年轻的义工,病房里不再死气沉沉,总是充满欢声笑语。(下转A4版)  (上接第1版)

  想让医院充满人情 赠人玫瑰手余香

  “在陪伴病友的过程中,我也学到了很多。”蒋舒文说,4年来她看着许多病友一点点努力复健,从不能说话到行动自如,这份坚持让她深受触动。大学毕业后,她也决定将“爱的梦想”坚持下去,繁忙的工作之余,继续当一名“白领义工”。

  在队长蒋舒文的带领下,如今的徐汇区中心医院的义工团队变得越来越年轻,大学生和白领成了生力军,90后的志愿者已有100多名。蒋舒文说,以前也会有人不理解,问他们:“年纪轻轻,不上班不上课,跑到医院这种地方来干嘛?”但对于他们来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快乐是任何事都无法比拟的。

  大二学生王天澄是90后义工中最特殊的一位,他的父亲也是医院康复科的一名病患。父亲患病前,小王也曾像个无忧无虑的孩子,而在照顾父亲的日子里,他才渐渐体会到人在脆弱时多么需要他人的扶持。当他看到父亲参加病友活动时开心的模样,小王深受触动。在父亲的鼓励下,他报名成为了义工。“医院里还有许多像爸爸一样的病友,我想我也有能力为他们带来慰藉。” 

  “谁说90后只懂得自己享受,在这些孩子身上,我看到了热心、爱心和责任心。”许廉说。

  “我的梦想是能看到病友们开开心心地养病,早日康复出院。”蒋舒文说,而她的另一个梦想,是能有越来越多的“小伙伴”加入进来,“我们会用实际行动证明,医院并不是只有消毒水味,它可以充满人情味。”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特别报道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中国新闻
   第A06版:目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招生培训/人才专版
   第A09版:人才专版/招生移民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新视界
   第A15版:新视界
   第A16版:专访/视界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阅读·连载/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译文
   第B06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8版:音乐音响/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谈话/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2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4版:专版
   第B15版:专版
   第B16版:新智/星期天夜光杯
4家中国乳企可能已进口 “恒天然”含肉毒杆菌产品
她和她的小伙伴让病房充满笑声
导读
农民种得好有销路 市民吃得好有保障
报头
新民晚报一版要闻A01她和她的小伙伴让病房充满笑声 2013-08-04 2 2013年08月04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