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当代艺术的发展,我时常感觉到它有些力不从心。不得不承认,我们的当代艺术是有些“被催熟”的感觉,直到今天,很多人还在牢牢跟着西方潮流走,而很少有自己的想法。这很可悲,因为我们的文化底子是那样深厚,远胜于西方绝大多数国家,但却在当代艺术中被人忽视了。
我们的日常生活变化如此之大,完全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好的反映;我们的老百姓视野越来越开阔,大家是那样需要适合本土文化的艺术创作,但能与百姓产生共鸣的作品却并不多见,更别提能在社区里见到艺术家走进来,教大家绘画,做一些艺术基础或是艺术史讲座之类活动。即便有,这中间也是形式大于意义的多。
如今,当代艺术有个怪现象:在中国从事艺术工作的人数很多,但却没能让我们在街头巷尾看到他们相应的工作效率,佳作往往都是馆藏的,而城市雕塑或者一些艺术化的提示标志又常常融不进周遭环境。归根结底,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还是与本土文化结合不够。
尽管问题不少,但所幸我已经看到了一些好苗头,不少艺术家的作品被请进了一些高档小区,我曾亲眼看到古北某高档小区门口以及花坛中央,摆放了几座装置,风格各异胜在新奇,居民每每经过都会看上几眼。尽管还做不到很大规模,但至少已经行动起来了。
如果艺术家能多花些心思关注一下最平凡的百姓民生,相信灵感定会源源不断地来的。马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