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瑾是本地人,现在仍然住在南汇,虽然那儿已经都市化。但是那儿还有好多上海的原住民——本地人。
周子瑾为什么对美术如此倾情,听周子瑾讲,他居住的宝山杨行以前是郊区,交通不便,这儿的本地人生活在幽静的生活里。少年的周子瑾常常和老爹、阿奶在一起过日子。在富足的江南,生活状况就是紫竹调,带有丝竹的抒情。春华秋实,到了冬日他们也是在暖阳下悠然地孵太阳,欢乐时,他们哼哼小调,虽然时代在往现代迅跑,只要有闲,他们还是悠然地过着日子。
这种感觉常常打动周子瑾的艺术心灵。“这种情调与我作画的状态是一致的”。生在都市,又是在这样的氛围下搞创作,实在是一种很可取的精神状态。周子瑾就这样生活得很静,他很少到热闹的市区来。每天认真地作画,因为画这类题材不仅要有很精致的造型能力,而且还要细微而有情调地对人的内心作画。一幅画画下来要好长一段时间,我们现在把艺术说得很哲理,其实对个人来讲还是很简朗的。反复复加,往明媚中去,这要保持良好的创作状态,这种严谨的创作精神在当代的年轻人中是很难达到的。
所以,周子瑾画的人物油画很快在全国画展入选,成了很年轻的上海美术家协会的会员,关键就是这方水土养了他的画。入选的油画画的是上海本地孩子,我当时为他这样的题材所吸引,因为在我们上海的绘画中,创作本地人为题材的美术作品很少见。周子瑾画得又是那么有情调,画面淡雅,笔触的色彩又严谨,情调开朗,画面很入味,引起了观者对悠然生活的向往。周子瑾还去美国开了个展,反响非常不错。
周子瑾对自己的要求很高,他又去了中国艺术研究院读了几年。文化加艺术的积淀,周子瑾成了职业画家,这是一条现代艺术家成才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