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大永明人寿
■ 阳光保险
■ 幸福人寿
■ 昆仑健康
■ 泰康人寿
■ 海康人寿
近日来,“上海滩最大保险代理公司美女高管卷5亿巨款潜逃”的传闻轰动了保险圈。上海保监局回应称,近期在检查中发现上海泛鑫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擅自销售自制的固定收益理财协议,目前上海市公安机关已立案侦查。
携款出走 不知去向
“见过这个高管,确实很年轻,开着一辆法拉利,没想到突然就跑路了。”上海一位保险公司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关于上海泛鑫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怡“跑路”的消息已经在保险圈子里盛传,但具体金额是否为5亿元还不得而知,“去年全年他们的新单保费收入也就是5亿元左右”。
记者探访了泛鑫位于上海江苏路上的办公室,不少客户前来打探情况,有的甚至是保单到期了还没拿到钱。一位自称是泛鑫公司行政人员的男士告诉记者,陈怡年初就已经不再担任公司总经理一职,目前也无法打通陈怡的手机,监管部门已经到公司调查相关情况。
泛鑫官网上的公开资料显示,上海泛鑫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7月,公司自2010年起才开始主营个人寿险代理业务,2011年该公司完成新单保费1.5亿元,业务规模在上海保险中介市场排名第一,并进入全国保险中介市场前十;2012年新单保费超4.8亿元,同比增长超200%。
套钱游戏 彻底曝光
接触过泛鑫的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泛鑫的“发家史”在业内一直是个传奇般的谈资。成立才短短几年,保费规模却迅猛增长到“龙头位置”。究竟其业务模式的秘诀是什么,是否会引发危机,业内早有声音。
记者在保监会网站看到,今年2月份,泛鑫就曾因为销售人员存在销售误导问题吃了上海保监局开出的罚单。
据悉,泛鑫利用高净值人士的“客户大单”和保险公司给出的高额佣金、渠道费用等短期内迅速提升公司规模。泛鑫甚至将代理所得以新客户名义来购买新保单,继续套取保险公司返还的佣金,并要求保险公司给予更高的返还。这场循环操作的“套钱游戏”,在其高管携款潜逃的消息出来后彻底曝光。
泛鑫的经营模式在业内早有微词。据了解,泛鑫从保险公司拿的佣金最高可达100%-150%。同时为了做大业务规模,泛鑫也给消费者返还高额现金,甚至还“变魔术似”的把保险产品包装成收益率颇高的“理财产品”来诱导客户。
记者在泛鑫的办公室见到了消费者许女士,她去年10月份购买了一份泛鑫50万元的理财产品,承诺一年到期,收益率为8%,她担心将会血本无归。
“我今天到他们公司来,他们才给我一份保单合同,我才知道我买的原来不是一年期的理财产品,是十年期的保险产品。”许女士称。
这就是此前有人爆料泛鑫“期缴变趸缴”的经营模式。保险中介将保险公司原本的期缴产品(分期缴纳保费)“改装”后,变成了一次性付完本金的“理财产品”。
也就是说,保险中介面向保险公司时是分期缴纳保费,而客户在面对保险中介的时候却又变成了趸缴,即一次性缴费。显然这中间的费用差就给了保险中介巨大的操作空间。
风险管控 受到质疑
对于“保险中介高管卷款潜逃”的消息,市场上有不少人质疑,“推销的时候千言万语,理赔的时候千难万难,保险实际上并不保险。”
“5亿元的金额如果属实,那高管卷走的资金可能会包括一些截留下来的保费,单靠佣金和渠道收入不可能达到这个数额。”保险专家和保险公司人士都在讨论,这笔“巨款”是否涉及保险公司的保费,还是仅为佣金部分。
“其实我们一直和泛鑫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一直想和他们合作,又觉得他们风险很大。我们也一直怕出事,但我们倒不是怕她跑路,想都不敢想会有这种事发生。我们怕的是他们和客户共同合作来圈保险公司的钱,毕竟要给他们返那么高的佣金。”一位业内人士分析,此次“跑路事件”将引发保险公司、消费者多方的共同损失。
而对于消费者而言,王绪瑾指出,根据相关规定,保单合同是正式合同,就算中介从中截留了保费,合同仍然有效,不会影响到消费者保单的续期。“但中介机构和客户可能签订了一些返点的承诺合同,客户如果因为拿不到返点的资金而选择退保的话,可能会有一定的退保损失。”
新华社记者 王淑娟 王涛
(据新华社上海8月16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