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采访一位商业大亨,问了个常规问题: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我以为他会答是自己勤奋或者是天份之类,结果人斩钉截铁回答道:是运气,当然是运气……当时代需要你的时候,你刚好站在了那里,所以所有大的成功都是因为是时代选择了你——在听到这答案的那一瞬间,我脑子里想到的却是一个叫黄元申的男人。
黄元申是谁,没有和我一样上过一点年纪的人不会知道他,这么说吧,黄元申就是霍元甲。1983年,因缘际会,他主演的电视连续剧被选中在内地播放,这是改革开放之后第一部引进的港产剧,风靡自不可阻挡,当然他也顺理成章成为上世纪八十年代女孩们最初的恋人。
每当“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的音乐响起,宛如吹响了号角,人们脸色为之一变,起身的起身,收拾碗筷的收拾碗筷,不一会儿,我们宿舍区的路上就开始悄无一人,闪着雪花的荧屏是吸铁石,人们像粉末似的被粘到它的周围。而作为一个不动声色有点傻呆相的小学女生,我抑制住内心的激动,飞速跑到邻居家,躲在最后面在一堆人的后脑勺夹缝里悄悄开始与他的约会。好吧,我有厚厚一本贴满他不干胶的日记本,我至少看过五遍《霍元甲》,我喜欢看他在老婆秀枝和红知倩男之间辗转难择,欲爱不能的表情,还喜欢看他英姿勃发大耍“迷踪拳”的帅样。最主要的问题是,我甚至因为他喜欢上了我们班的一个男同学,因为那个男同学有着和他差不多的长相,高鼻子深眼窝还有厚厚的嘴唇。每次看到他紧皱眉头眼泛泪水的时候,我这个小学女生就会在内心深情呼唤,别折磨自己了,来找我吧……从此我对厚嘴唇的男士始终有一种难解的喜爱,这源自于那时萌发的邪恶念头:和这样厚的嘴唇接吻应该很舒服吧……
一段美好的暗恋需要一个决绝的收梢。这一点正是黄元申和齐秦不一样的地方,当齐秦还努着劲在大陆各地淘金时,你的暗恋梦想早被现在的他碰得烟消云散,而黄元申的身影却依然凌波微步在你的心海之间,有关他的故事一直要到前几年写赵雅芝的时候上网查资料才模模糊糊知道个大概。五十年代黄元申随父母去了香港,生活清苦,12岁拜师学武,20岁时报了邵氏演艺培训班,一年以后被吴思远看中成为《饿虎狂龙》的男主角。1972年,因为科班出身兼会洪家拳空手道,他成了圈里最被看好的男艺人,星岛晚报说他“静若处子动如狡兔,文也文得武也武得”,而和张爱玲打过嘴的潘柳黛亦夸这个男人非常出色,影评人公孙鲁更赞他是大将之材、老天爷赏饭吃……作为TVB首席武侠片当红小生他一口气接拍了无数电视剧,1979年黄元申版的《绝代双骄》是香港开埠以来最多人观看的一个电视节目。不过,英雄到底难过美人关,1977年他在拍摄电视剧《大报复》时遇上美女赵雅芝,赵在入娱乐圈之际已经嫁了一个医生,而黄元申更有个贤慧的台湾太太,育有一儿一女,使君有妇,罗敷有夫,但却阻挡不了感情的发生,1978年两人合拍动作爱情喜剧电影《剥错大牙拆错骨》,书香弟子显然爱上了秀美少妇,写下诸多书信,这些信遂成了呈堂证供——传说赵雅芝的丈夫识得某周刊老总。
绯闻对女方的影响甚微,1981年赵雅芝凭《上海滩》登上事业顶峰,年底又认识了现在的老公,终于与前夫离婚,但对黄元申却影响巨大,登在周刊上的情书让他颜面无存,有很长一段时间他足不出户,甚至还传出自杀传闻。爱情不顺,事业也不顺,离开TVB转战丽的之后,声势渐弱,整个八十年代他都意气消沉,于是开始接触佛教,笃信到天天要落蚊帐念经,1989年7月29日他在香港宝林寺削发为僧,法号衍申。
和从前喝马爹利玩卡拉OK吃生肉的大明星生活相比,和尚的生活清苦无比,每天三点半起床,四点做早课,五点早饭,七点诵经,种菜养花下田,但他说:“我出家后心情特别好,感觉很轻松。过去真的活得很辛苦,想角色、想情节、争名利,筋疲力尽。”2005年之后他开始行踪不明,有人说他还俗去了美国,有人说他在台湾,比较靠谱的说法是他还了俗,带着儿子在大陆生活。大彻大悟的他有句名言“生活没什么不一样,人生就是演戏,从前我演角色,现在我演和尚。”
我很高兴我爱过的男人过上他想要的生活,不过从此,我的生活又多了一项内容,每次进庙我都要端详和尚大师的长相,我想过如果有一天我碰到他,我会说些什么呢?应该是“大师,别来无恙?”而他会说什么呢?我给他想了两句台词,一句很酷,“女施主,你认错人了。”另一句很暖,“别后甚好,勿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