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杨锡缪:“百乐门”使他进入了历史
“百乐门”号称“东方第一乐府”。这个号称,倘若以建筑的外表来看,着实有点言过其实。也就是装饰艺术的风格,是跟随了20世纪20至30年代上海最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并没有无出其右的意思。若论高耸,“百乐门”是比不过外滩一带已高耸入云的沙逊大厦;如论雄伟,“百乐门”是绝对要输给也在外滩的汇丰银行大楼;但若说到这个建筑空间中的内部,“东方第一乐府”则名不虚传、货真价实。
建筑共分三层,底层为厨房和店面;二层为核心区域,舞池和宴会厅;三层有若干个小舞池,还有旅馆。舞池不止一个,最大的一个舞池设计成500平方米左右,舞池四周,有大量的镍材、水晶和白色木头装饰,视觉上十分富丽堂皇,堪称上海滩一绝。
说到舞池,就必须说到舞池的地板。这个地板大有来历,叫作弹簧地板。所谓弹簧地板,就是舞池地板并不铺实,下面有汽车钢板,当男女舞客在这种地板上随节奏而跳动时,直感觉自己的脚下如同踩上了弹簧,那微微的反弹感觉让舞步显得格外的轻盈灵动。
有一种说法,偌大上海滩,其时舞池已经不下数以十计,却只有三处地方安装了弹簧地板,它们便是百乐门、法国总会和扬子饭店。当然,以作者曾经的忘年之交,当年圣约翰毕业的新乐路郭小开的话来说,“那爱尔令舞厅也是装有弹簧地板的,一旦跳将起来,这种踏波无痕的感觉,如同仙子飘摇”。
除弹簧地板,那“百乐门”吸引上海滩的还有三楼小舞池中的玻璃地板。舞池虽小,但灯泡极多,高达5万个,颜色又分红、黄、蓝、白、紫这样五种。节奏急促的音乐响起,便开红灯;节奏舒缓的音乐摇曳,就开蓝灯。总之是流光溢彩、绚丽异常,让那男女舞客翩翩起舞时,有太虚幻景的感觉,竟然不知自己身在何处……
除了舞池上的与众不同,“百乐门”还有与众不同之处便是竖立在建筑物上的九米高的圆筒形玻璃灯塔。
1932年的上海,随着中产阶级的增多,那汽车不再是西方大班们的专利,来“百乐门”的,无论男女,许多人备有私家车,生意最为旺盛时,舞客的私家车从静安寺一路停到常德路,足有一二公里长。
他们两个,一个叫杨锡缪,是中国民族建筑设计师中的一位;另一个叫顾联承,是在20世纪早期的上海发了大财并跻身中国豪富阶级中的一位。他们两个原本没有什么可以交集,但命运偏偏让他们得以交集。
先说顾联承。他本是怡和洋行买办顾敬斋的最小儿子。但这个最小儿子也决非浪得虚名,所谓的子承父业,不仅让他祖上便已大有斩获的缫丝业再作一个发展,更将自己的智商与情商发展到房地产业、百货业和娱乐业,又开创了很大一派新气象。这个顾联承,还是个有相当鉴赏力的珠宝商人,与多少年后在中国大地上舍命一搏的“赌石王们”有的一拼,就因他的眼光犀利到了毒辣的程度,让他原就积累的财产有更大的膨胀。
1929年,顾联承早已做大,但还是雄心勃勃地想着要有个新的投资方向。顾联承眼光一瞟,这就瞟到了戈登路(今江宁路)。于是,顾联承找上了杨锡缪。
历史没有对顾联承找上杨锡缪作过多的记载,只是说顾非常仰慕着杨。杨锡缪,字右幸,是鼎鼎大名的费孝通的舅舅。
他1899年生于江苏同里。家境自然还算优渥,这让他很顺利地就读了上海南洋大学土木工程科,1922年获得了学士学位。杨锡缪是中国民族建筑师这个群体中很罕见的没有出国留学的一位,他不是海归派。毕业后,先在少年英才的吕彦直的上海东南建筑公司中当一名工程师,稍后,自己创办了上海凯泰建筑公司,既做老板又当伙计。1933年12月14日,精雕细琢的百乐门舞厅正式开幕。开幕那日,上海市市长、同盟会元老吴铁城亲自到场,给足了顾联承和杨锡缪的面子。那“百乐门”就此横空出世,影响着上海市民生活数十年。
许多社会名流曾来到这里,其中便有东北易帜后担任国民革命军副总司令的张学良将军。每当他来到上海,总会来到“百乐门”,与他最心爱之人赵四小姐在弹簧地板上轻歌曼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