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1: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
     
本版列表新闻
● 拍摄手记~~~
● 拍摄手记~~~
     
2013年08月31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 拍摄手记
“丑”得要有味道
钟媚
■ 宝山半岛创意产业园内,原址遗留下的残垣映着被改造过的厂房,透出历史变迁的沧桑,明媚的阳光似乎预示着新一页历史即将被谱写 徐国宁 摄
■ 室内留点残旧,增加空间的反差。老法子造的墙体有着很好的隔音功能,如今却很少有人使用这样的法子 钟媚 摄
  ◆ 钟媚

  中国人有句成语:喜新厌旧,这很好地概括了中国人的一种习惯模式,东西旧了就不美不实用,就该扔了,甚至毁了,因为没有价值了。而西方国家的艺术家却恰恰喜欢去淘废品,他们喜欢将别人即将扔掉的东西搜集起来,变成艺术作品的一部分。当我在寻找拍摄灵感的时候就想到了中国人对“旧”的偏见,我想用镜头来证明:旧不等于丑,旧也大有用途。

  “旧”就像一面镜子,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新事物。1400多岁的赵州桥没有被洪水冲垮,依旧威武雄壮地立在洨水南北两岸;而哈尔滨刚造好两年左右的阳明滩大桥却塌了。在追究桥梁设计问题时,是否更应该在对比中为建造的马虎态度而感到悲哀呢?也许新大桥外观更有风范,但赵州桥就胜在它“旧”了千百年仍然存在。

  我曾在某处室内拍摄到一面像是拆了一半的老墙体,难能可贵的是墙体运用的是老土方法——泥木条制作,外层水泥脱落了不少,露出了泥木条的样子,让很多没见过这种技术的年轻人感到非常新奇。在我所选的角度中,以这面墙体为主角,一旁简约的西式餐桌以及上方抽象的灯饰成为了配角,感觉实在特别。为了突出墙体的老旧,我特意将整个画面调成黑白色调,独独留着那盏灯是有色彩的,这样看,就又有了一层色彩的对比,整个画面看起来就不会单调,反而充满寓意。

  也许单独看到这面斑驳的墙,你仍然会觉得它“丑”,但如果你知道就是这些木条子曾经让这个房间拥有了良好的隔音效果,你还会小瞧它吗?至少,当我看到这个画面的时候,我看到更多的是这破败背后所暗示的。上海许多老建筑都在城市建设中被拆除,如今想找到老石库门也越来越少,很多建造房屋的老点子、老方法也随着这些老房子逐渐消失,以往建造者对待建筑的严谨和专注也是今日望尘莫及的。

  我希望,至少有人和我一样,也能从这照片中感受到世人眼中的“丑”有多么精彩。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专栏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法制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中国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全运会特别报道
   第A12版:全运会特别报道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文娱新闻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美术地图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拍卖专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
   第B12版:拍卖指南/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在新旧结合中发现“残缺美”
“丑”得要有味道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B11“丑”得要有味道 2013-08-31 2 2013年08月31日 星期六